植被恢复对侵蚀型红壤碳吸存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肖胜生1; 房焕英1; 段剑1; 董云社1; 杨洁1
2015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植被恢复 碳吸存 南方红壤区
ISSN号1001-6929
摘要依托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研究了侵蚀型红壤退化裸地恢复为百喜草地、柑橘果园和湿地松林后,0~100 cm深度范围内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70和>70~100 cm)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以及表层(0~40 cm)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退化裸地土壤中w(TOC)和有机碳库储量分别仅为4.73 gkg和48.41 thm2,均处于较低水平,w(TOC)的垂直分布特征也不明显;恢复为百喜草地和柑橘园后,w(TOC)分别增至7.08和7.69 gkg,有机碳库储量分别增至55.09和70.78 thm2,并且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中w(TOC)影响显著,而对深层(>40 cm)土壤影响有限.2以退化裸地为对照,百喜草地和柑橘果园土壤碳吸存量分别为6.68和22.36 thm2,平均碳吸存速率分别为0.51和1.72 t(hm2·a);以保存较好的湿地松林为参照,退化裸地、百喜草地和柑橘果园土壤碳吸存潜力分别为23.71、17.03和1.34 thm2,说明严重侵蚀地的碳吸存潜力巨大.3侵蚀型红壤退化裸地的植被恢复可积极促进表层土壤中DOC(水溶性有机碳)、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和POC(颗粒有机碳)的积累,同时该影响存在表聚效应,即植被恢复后土壤表层中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在w(TOC)中所占比例增大.
出处环境科学研究
5页:728-735
收录类别其他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39962]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作者单位1.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2.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肖胜生,房焕英,段剑,等. 植被恢复对侵蚀型红壤碳吸存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