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10年中国散射光合有效辐射的估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任小丽1; 何洪林1; 张黎1; 于贵瑞1
2014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 散射比例 散射光合有效辐射 时空变化特征
ISSN号0375-5444
摘要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散射组分能够增强植被冠层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碳吸收。因此,散射PAR是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的重要驱动因子。本文尝试估算我国1981-2010年的散射PAR,通过空间化得到近30年月尺度10 km分辨率的散射PAR空间数据集,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1-2010年散射PAR多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东北部较低,南部和西部较高。全国范围内的多年平均值在6.66~15.27 mol m-2d-1之间,且夏季散射PAR最大,冬季最小。(2)1981-2010年全国所有像素散射PAR年平均值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3 mol m-2d-1/10a;但前10年下降趋势明显,且1982、1983、1991和1992年存在明显异常。春季的散射PAR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均呈上升趋势。(3)1981-2010年散射PAR时间变化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差异,我国大体呈现南部区域上升,北部区域下降。
出处地理学报
3页:323-333
收录类别其他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39115]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_CERN水分分中心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任小丽,何洪林,张黎,等. 1981-2010年中国散射光合有效辐射的估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