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自然环境概述
刘新民; 李娜
专著(文集)名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与泥石流研究
其他责任者杜榕桓 ; 刘新民 ; 袁建模 ; 李天池 编著
1991-04
出版者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地成都市 ; 成都市
出处页码3-10
关键词区域地质构造 崩塌 滑坡 地貌 新构造活动 地震 气象 水文 区域水文地质 三峡库区 区域地质构造 崩塌 滑坡 地貌 新构造活动 地震 气象 水文 区域水文地质 三峡库区
出版者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地成都市 ; 成都市
关键词区域地质构造 崩塌 滑坡 地貌 新构造活动 地震 气象 水文 区域水文地质 三峡库区 区域地质构造 崩塌 滑坡 地貌 新构造活动 地震 气象 水文 区域水文地质 三峡库区
其他题名A gengeral outline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reservoir area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中文摘要

库区跨越川鄂中低山峡谷及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北屏大巴山脉,南依川鄂高原,地质构造上包括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之川东褶皱带,第三隆起带之川黔湘鄂隆起皱褶带及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和淮阳山宇型构造体系的盾地和砥柱。据区域资料,巨大的晋宁运动使厍区及其外围的前震旦系普遍发生褶皱和变质,并伴以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从而奠定了川东鄂西地质构造发展的基础。印支运动结束了川东鄂西的海洋环境,并继续沿中生代沉降带接受巨厚的陆相红色沉积。燕山运动是区内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它使震旦系以来的沉积盖层发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同时又改造和干扰、破坏了前震旦系古老的地质构造形态,并结束了四川盆地和秭归盆地的沉积历史。燕山运动以后,区内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差异抬升,地壳日趋稳定。
本文分析了库区地层及岩性、河谷地貌、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地震、库区气象水文特征、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作者指出,在长江河谷岸坡中上部,特别是一些由宽缓背斜组成的单面山近轴部地带,风化裂隙发育,易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加之川东鄂西山地暴雨有随海拔的增高而加大的特点,故坡体中上部易产生崩塌。这是沿长江两岸的滑坡绝大多数驱动力来自坡体中后部,以推移式滑坡为主的基本原因之一。

ISBN号7-5364-1348-3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专著章节/文集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7322]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新民,李娜. 三峡库区自然环境概述.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与泥石流研究.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