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主要存在形式分析
程倩 ; 李曦鹏 ; 刘中春 ; 胡向阳 ; 李博
刊名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期号04页码:18-24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 拟颗粒模拟 剩余油分析 存在形式 地质建模
中文摘要将"拟颗粒模拟技术"应用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设计多尺度缝洞网络概念模型,分析模型的水驱过程,揭示:由于溶洞和油井配置关系不理想,溶洞顶部滞留的洞顶剩余油和由于高导流通道而未被水体波及的剩余油是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主要存在形式。由模型的含水变化特征类比实体油藏单井的见水规律,选塔河4区S48单元TK412井为类比对象,在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从储集体最高点逐级向下切片,按网格积分初步估算TK412井控制溶洞顶部滞留的"洞顶剩余油"110×10~4t。分析表明:油井含水达90%以上,仍然存在大量剩余油,油藏开发潜力极大。
公开日期2014-08-27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版本出版稿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9781]  
专题过程工程研究所_研究所(批量导入)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程倩,李曦鹏,刘中春,等. 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主要存在形式分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18-24.
APA 程倩,李曦鹏,刘中春,胡向阳,&李博.(2013).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主要存在形式分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18-24.
MLA 程倩,et al."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主要存在形式分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4(2013):18-2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