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投喂策略研究
作者孙国祥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4-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刘鹰
关键词大西洋鲑 循环水 投喂策略 生长模型 排泄模型
学位专业海洋生态学
中文摘要    大西洋鲑因具有个体大、肉质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等优点已被诸多国家引进养殖。但是,传统的网箱养殖模式因易受自然环境影响、对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依赖程度高和对环境影响大而逐渐被循环水养殖替代。在养殖中,饲料是决定养殖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投喂策略是影响饲料采食量和水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投喂策略对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鱼及系统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饲料及投喂策略对大西洋鲑生长及系统氮磷收支的影响效应,构建了基于投喂和体重的经验生长模型和氮磷排放模型,并通过生产实验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 饲料种类和日饱食度显著影响大西洋鲑生长和饲料利用。与限饲投喂(80%饱食投喂量)相比,饱食投喂在促进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和提高胃肠组织消化酶活力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 但也同时提高了整体死亡率 (+53.74%~+115.26%)。饲料和日饱食度对大西洋鲑关键鱼肉品质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增加投喂可以提高肌肉维生素E 含量、肌肉系水力和肌肉pH, 但会降低肌肉羟脯氨酸含量。饲料种类和日饱食度虽对粪便的流变特性无显著影响,但提高投喂仍能促进粪便黏度的增加,有利于降低水体小粒径悬浮物含量,提高系统固体物去除率。
(2) 投喂率、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三因素对大西洋鲑生长、消化和系统水质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 生长方面,三者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投喂率>投喂频率>养殖密度,最优组合为1.2%日投喂率、4 次/d 投喂频率以及10kg/m3 养殖密度。消化方面,三者影响顺序为养殖密度>投喂率>投喂频率,最优组合为1.0%日投喂率、2 次/d 投喂频率和15kg/m3 养殖密度。系统氮磷排放方面,三者的影响顺序为养殖密度>投喂率>投喂频率,降低总氨氮和总氮的最优组合是1.0%日投喂率、投3 次/d 喂频率和10kg/m3 养殖密度,减小磷排泄的最优组合是0.8%投喂率、3次/d 投喂频率和10kg/m3 养殖密度。
(3) 投喂率和投喂频率组合对降海鲑(smolts)生长、饲料营养利用、鱼体成分及氮磷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1.6%日投喂率和4 次/d 投喂频率组合可以显著提高降海鲑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同时提高对饲料氮磷的利用,减少系统氮磷排放。因此,在降海鲑的投喂管理中,采用80%-90%日饱食投喂和高投喂频率的组合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效率和环境影响。
(4) 采用投喂负荷表述循环水投喂与水质的内在联系。不同投喂负荷显著影响大西洋鲑生长、饲料利用和整体死亡率。投喂负荷为2.4g/L 时大西洋鲑具有较优的生长、饲料利用和存活率。同时,氮磷的沉积率达到最大值(48.21%和33.74%)。在此条件下,系统氮输出比例最小(36.07%), 磷输出比例最大(73.93%)。
(5)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建立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投喂-生长模型和系统氮磷排放模型分别如下:
投喂-生长模型:G=-0.023F×lnW+0.224F-0.016lnW+0.682
氮排放模型:No=2.10×10-4F+4.94×10-4 W1.0117
磷排放模型:Po=3.69×10-4F+2.61×10-4 W0.7605
    通过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车间的生产中试进行模型准确性检验,投喂生长模型偏离度为12.68%,氮磷排放模型偏离度分别为17.93%和23.65%,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08-1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091]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国祥. 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投喂策略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