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力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力学园地
从“爆炸力学”正式命名谈起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工程力学分会
2013-11-21
中文摘要

编者按:郑哲敏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心系祖国,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呕心沥血,严谨创新,率领研究团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从而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本刊将陆续在“漫步力学所”栏目介绍郑哲敏研究团队历年来取得的学术成就,本期概述1964年全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展览大会一等奖《爆炸成形模型律及成形机制》 项目的相关情况。



    接受媒体采访的郑哲敏院士(2012年12月)


    从“爆炸力学”正式命名谈起

    ——简述力学所从事“爆炸成形”研究的成果

        本刊在今年2月发布的《爆炸力学及其发展概况》中曾经介绍道:1959年,力学所郑哲敏领导的研究团队尝试高压和高速成形的研究。1960年早春,在力学所主楼前,郑哲敏主持了小型爆炸成形的演示实验,一块薄铁板被单发雷管炸成一个小碗。钱学森所长亲临现场,他高兴地端详这只小碗,对大家说:不要小看它,这就是新生事物!他还将研究这些问题的学科正式命名为“爆炸力学”。
        的确,从1846年硝化甘油发明以来经历了一百余年,其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曾研制成功了几种安全混合炸药,法国科学家儒盖曾撰写出版了第一本爆炸学的专著《炸药的力学》,但西方一直没有采用“爆炸力学”这个名词,而前苏联则一直称为“爆炸物理”。作为近代力学大师的钱学森以其敏锐洞察力从一个小小零件的成形实验看到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从此,力学所二室在郑哲敏的领导下,一直在爆炸力学这个力学分支领域中不断探索研究。其中关于板壳件爆炸成形的研究,在汽车厂、锅炉厂等产业部门的现场研究不久就遇到了困难,迫使他们回到实验室寻找规律。而且从1961年开始,郑哲敏主持了力学所和航天部门的协作任务(105任务),以解决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为目标,对爆炸成形开展力学分析,在爆炸成形机理、相似律和惯性模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的研究成果在1964年全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展览大会展出并获得了大会一等奖。众所周知,国家级的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等奖项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设立的,当时这个“三新”展览大会奖是由国家计委、经委等三部委联合审议评选的,应当是最高级的国家科技奖项。《爆炸成形模型律及成形机制》获得一等奖,表明了该项研究的理论与应用意义在国家层面上得到了认可。

一、爆炸成形工艺简介
       爆炸成形是利用炸药,例如黄色炸药(梯恩梯)、硝铵炸药和导爆索(内含黑索金)等,在雷管激发下所产生的高压气体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到金属毛料上,使之成为人们所需要的零件。板金零件成形的常规工艺有拉深、胀形、缩形、卷边、翻口、冲孔、压梗、弯曲和校形等,都可以用爆炸成形来完成。例如,图1是制造封头(一种拉深件)的示意图,图2是制造喷气发动机喷管(一种胀形件)的示意图,图3是制造波纹板(一种平板弯曲件)的示意图。



    A. 毛料;B. 凹模;C. 压边圈;D. 水圈; E. 炸药包; F. 抽气孔
    图1 爆炸拉深示意图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科普文章
源URL[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48219]  
专题力学研究所_力学园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工程力学分会. 从“爆炸力学”正式命名谈起.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