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国山地面积界定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伟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2-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李爱农
关键词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 山地界定标准 山地范围 地面面积 碳含量
其他题名Quantifying Mountain Regions and the Impac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in Terrestial Ecosytems
学位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文摘要

山地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和人文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和研究的重要前提便是确定我国山地的范围以及山地的面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是国土的主体,然而到目前为止,山地既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无一个明确可以量化的划分方法,更没有准确的山地面积统计。近些年来,地表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地球化学等一系列地表现象和过程研究引发了地学工作者的强烈兴趣。这些陆面过程都是基于地球表面的,通常为了研究的简化和方便,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投影面。实际上,投影面积和实际面积(即表面积)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对于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的中国可能非常大,从而给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引入较大的不确定性。

本论文通过中国地形起伏度的适宜计算尺度研究和中国山地界定标准研究,旨在界定我国山地的范围以及计算我国山地的面积;通过我国森林表面积和草地覆被类型表面积计算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的研究,采用IPCC清单法完成基于投影面积的和基于表面积的森林和草地碳储量差异估算以及我国山地对该差异影响的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中国地形起伏度的适宜计算尺度。以SRTM ASTER DEM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所选实验区在渐变尺度下平均起伏度变化曲线的“突变点”计算,分析确定中国地形起伏度的适宜计算尺度。

(2) 中国山地界定标准以及中国山地范围界定。本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的研究,确定适合于我国的山地定量界定标准以及在该标准下的山地范围和面积。

(3) 全国森林和草地覆被类型表面积计算研究。以 SRTM-DEM数据为基础,以省域为单位提取地形特征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不规则三角网,求算全国地表表面积、各省份山地表面积以及森林和草地的表面积。

(4)基于投影面积和表面积的我国森林、草地碳储量差异估算以及山地面积对该差异影响的评估。

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是山地范围界定和面积计算的重要前提,基于 SRTM DEM数据和 ASTER DEM数据,全国范围内的地形起伏度适宜计算尺度分别为 4.72km2 3.20km2

(2) 我国山地适宜的界定标准为:海拔大于2500m500m-2500m之间,相对高度大于 100m或坡度大于25°的区域;海拔低于500m,相对高度大于 50m的区域。根据该标准,我国山地面积为 638.81 km2,占国土面积的 66.4%

(3) SRTM-DEM尺度(90m)下,我国陆地范围的表面积为 1003.36 km2,比投影面积多出约 43 km2;我国森林覆被区的表面积为 201.7 km2,比投影面积多出 14.87 km2,草地覆盖区的表面积为 279.67 km2,比投影面积多出 11.74 km2

(4) 基于表面积的森林植被碳储量为 6.27Pg(1Pg=1015),基于投影面积的森林植被碳储量为 5.80Pg,绝对差异为 0.47Pg,相对差异为 8.03%;基于表面积的草地植被碳储量为 0.83Pg,基于投影面积的草地植被碳储量为 0.79Pg,绝对差异为 0.037Pg,相对差异为 4.64%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自然地理学 ; 生态学 ;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公开日期2012-07-28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92.168.143.20:8080/handle/131551/4170]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伟. 中国山地面积界定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影响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