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汪涛; 朱波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2008
卷号28期号:9页码:1823-1831
关键词初期冲刷 EMC 负荷 农村集镇
合作状况其它
中文摘要以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野外观测的8场降雨径流事件中TN、TP、COD与SS含量和流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的降雨径流污染物来源、形态与输出负荷及初期冲刷效应,研究了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农村集镇降雨径流中TN、TP、COD与SS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均值分别为25.52、3.63、714、2396mg·L^-1,年污染负荷分别为39.21、5.57、993、3335kg·hm^-2.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峰值出现在流量峰值之前,两者间隔时间为3-45min.近40%的TN、TP、COD与SS污染负荷由占总径流量30%的初期径流所运移,降雨径流污染物具有中等的初期冲刷效应.可溶性氮、颗粒态磷分别是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中氮、磷素输出的主要形态.可溶性氮输出量受最大雨强影响较大(r=-0.825,p〈0.05),而颗粒态磷输出量较为稳定,受降雨特征影响较小.不透水地面源污染与沟道累积污染是农村集镇降雨径流的主要污染源,透水地(林地、旱坡地)的水土流失则加剧其污染.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07-0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405]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汪涛,朱波. 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9):1823-1831.
APA 汪涛,&朱波.(2008).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环境科学学报,28(9),1823-1831.
MLA 汪涛,et al."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环境科学学报 28.9(2008):1823-183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