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风险分析
作者张建强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1-05-2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崔鹏
关键词汶川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规律 敏感性评价 风险分析
其他题名Distributions and Risk Analysis of Geo-hazards Induc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本论文以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穿过的12个县(市)为研究区(其中包括10个极重灾县和安县、江油),并选取北川县苏宝河流域为典型区,在全面收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孕灾背景数据的基础之上,多次对灾区进行考察,使用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对研究区内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分布及基本特征进行了提取。利用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对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分析了其影响因子及其对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进而利用统计学软件和数据挖掘软件等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敏感性进行建模;在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对研究区进行了针对不同类型灾害的风险评价。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 1.崩塌滑坡分布规律。围绕龙门山断裂带及地震能量传播的特征,分析了崩塌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除了常规的与距主断裂距离、次级断裂、坡度、高差、高程等相关分布规律外,本论文研究发现:龙门山中央断裂的“上下盘效应”显著,且上盘效应的明显区局限于20km范围内;当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大于500cm/s2,崩塌滑坡发生面积急剧增加;硬岩地层崩塌滑坡分布较多,且硬岩和较硬岩在较低的坡度条件下即可发生崩塌滑坡;约有65%的崩塌滑坡位于坡面的上坡位,这是汶川地震坡面破坏的一个突出特点。 2.泥石流分布规律。地震诱发崩塌滑坡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而泥石流的分布受崩塌滑坡分布的影响,主要沿中央断裂5~10km范围内广泛分布,受地形及次级断裂分布影响,泥石流在强降雨区及暴雨区集中分布,并沿河谷呈现出不对称分布。 3. 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使用频率比例法、层次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崩塌滑坡敏感性的评价,评价精度频率比例法>数据挖掘方法(Logistic回归)>层次分析法,但这三种类型适用条件不同而各有优劣。层次分析法不需要崩塌滑坡样本数据,Logistic回归方法只需部分样本数据,因而这两种方法适用于震前的评价或震后初期快速评价;频率比例法需要所有的崩塌滑坡数据,但评价精度较高,对灾害重建具有参考价值。提出了基于响应单元的地震诱发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方法,发现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评价精度和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 4. 泥石流敏感性评价。基于从单沟扩展到区域的理念,将区域划分为4522条小流域,对这些流域发生泥石流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分别使用因子打分的快速评价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聚类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发现,物源为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泥石流敏感性较高的流域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南部的前山断裂和后山断裂之间。 5.次生山地灾害风险评价。探索了在上述敏感性评价基础之上的风险评价方法。崩塌滑坡的风险评价,主要基于崩塌滑坡响应单元,利用崩塌滑坡响应单元的面积和高差作为其危险性评价的指标,对响应单元内的房屋、农田和道路做易损性的分析,进而获取崩塌滑坡的风险评价。泥石流的风险评价通过使用泥石流沟的敏感度及空间上相对于沟口的位置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选取城镇分布位置及平均人口、公路、铁路等经济指标做区域易损性的评价,最后对研究区泥石流进行风险评价。
英文摘要The Ms = 8.0 Wenchuan earthquake of 12 May, 2008 induced large amount of geo-hazards. This dissertation took the 12 counties where the Longmen Mountain faults passed though, as study area, and a typical area named Subao River basin was chose. Multi-source and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were used, as well as field work, to get the data of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were analyzed by GIS software respectively. The background factors and their significances to the hazards were analyzed, and th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of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were conducted by the GIS and data mining softwares. Besides, the risk assessments of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were carried on based on th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The achievements were as follows: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2-0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92.168.143.20:8080/handle/131551/4877]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建强.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风险分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