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基于可进入性度量的四川省旅游发展特征研究
作者付涤非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2-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李立华
关键词可进入性 度量 旅游特征 四川省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featur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ichuan based on the measure on accessibility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
中文摘要

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源市场在空间上的分离,只能是“景定人动”,因此可进入性是旅游资源由潜在的旅游吸引物转变为现实的旅游吸引物的媒介。不可进入的旅游资源只能是潜在的旅游吸引物,对现实的旅游流不发生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全域覆盖的时间成本栅格,利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四川省区域内各中心城市的可进入性进行评价,并对基于可进入性的四川省旅游发展特征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1)四川省旅游发展速度较快,相当于GDP、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各州市之间的旅游差异较大,但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成都市的首位度也在不断下降。

2)四川省公路、铁路、水运的平均运距小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公路与全国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平均可达距离较低;而民用航空的平均可达距离与全国的差距在缩小,并且在 2008年的时候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航空运输也发展迅速,而且不断向更远的距离输送旅客;四川省整体可进入性在全国排名第 19位,与其优质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公路运输在四川省旅游中占主要地位,其公路里程、公路客运量、公路客运周转量、民用载客汽车辆数均与四川省国内旅游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4)可进入性原本就较好的地方像成都、资阳等地改善值相对较小,这表明公路建设的发展带来的可进入性的改善,使得原先可进入性较差如攀枝花、达州、巴中的地方得到明显改善;

1997年和 2009年的各州市加权区域可进入性与国内旅游人次呈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可进入性越好,其值越小,旅游人次越多。

5)马尔康、康定、西昌、攀枝花的一日交流圈覆盖的城市几乎没有,所以对一些一日游的游客的可进入性影响较大;各州市可进入性的改善也使得过夜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缩短。

6)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的旅游空间作用强度在全省的比重在缩小,原先可进入性较差的地方因为可进入性的改善而增强了旅游空间作用强度。

7)成都一直是旅游的“极化中心”,与周边的发展差距较大;而西昌、宜宾、南充成为新的旅游发展中心;2009年与 1997年相比成都市的集聚维数在增大,说明成都的向心性在减小。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人文地理学 ; 旅游经济学
公开日期2012-07-2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92.168.143.20:8080/handle/131551/4166]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付涤非. 基于可进入性度量的四川省旅游发展特征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