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与分子型研究及食品中牦牛成分的真伪鉴别
作者王娉
学位类别博士后
答辩日期2012-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陈颖 ; 杨敏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中文摘要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类生命和健康。加强检测键技术与产品研发成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危害及动物的品种鉴定一直是食安全关注焦点。本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学技术,建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及品中牦牛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保障质量安全,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结果如下:
   (1) 基于real-time PCR time PCR time PCR技术, 建立了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单增李斯菌快速检 建立了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单增李斯菌快速检测方法。该灵敏度达 9 copies/ 反应体系 ;整个实验在 1.5 h 内完成。
   (2) 采用血清学分型、动物毒性试验及多位点序列等对食来源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生物学征分析。结果显示, 25 株菌为 1/2a 血清型, 11株菌为1/2b血清型,7株菌为4b 血清型,其余5株菌分别为 1/2c ,4a ,4e 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表明 48 株单增李斯特菌可以分成 32 个序列型,谱系分析表明I的菌株占 56 %,谱系II为 38 %,谱系III为 6 %。聚类分析表明,32 个序列型可以分成 2个聚类群A和 B, A群包含所有谱系II的菌株,B群包含谱系I和谱系III的菌株,两菌株不属于任何一个群。46株菌与参考EGD 毒力相当,菌株22213和菌株 22265毒力较弱。以上结果表明进出口食品中存在李斯特菌病暴发的风险,应加强监测。
   (3) 建立 了高灵敏、能同时鉴别4种肠毒素基因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6重PCRPCRPCR方法,灵敏度为 2*10 -2 μg/ μL。对本实验室4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与应用单重PCR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4) 建立了快速鉴定携带耐甲氧西林基因和肠毒素A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效率高,灵敏度可达2×10-7μg/μL。
   (5) 建立了克罗诺杆菌的real-timePCR快速检测方法。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7copies/反应体系。
   (6) 对我国 5省市食品中分离的60株克罗诺杆菌进行分子型析,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评价多位点序列分型 (MLST)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的分型能力.60 株克罗诺杆菌用MLST分型方法可以成33个型别,其分辨力(D 值)为0.9621;两种分型方法的分型能力差异不明显,且分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一食品中离菌株具有明显的聚集性。
    (7) 建立了肉制品中牦牛成分高灵敏、特异的real-time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达 0.001 %(w/w),且与9种非牦牛物无交叉反应。应用该方法,对市售牦牛制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部分商品以黄肉冒充牦牛制品.该方法也可用于新鲜肉品及加工中牦牛成分的快速检测。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12-1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7164]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娉.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与分子型研究及食品中牦牛成分的真伪鉴别[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