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自动化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毕业生  > 博士学位论文
题名细粒度情绪神经编解码研究及应用
作者付铠城
答辩日期2024-05-13
文献子类博士
关键词细粒度情绪神经编解码 类脑情绪识别 多视图学习 多标签学习 类增量学习 表征相似性分析
英文摘要

情绪神经编解码能够建模情绪特征和人脑神经响应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人类情绪的重要方式,对于理解大脑的情感处理机制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在基本情绪类别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了人类可以感知到更加细粒度的情绪种类。先前的研究在细粒度情绪的大脑表征和解码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为此,本文开展了细粒度情绪神经编解码及其应用于脑指导情绪识别模型构建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1)针对细粒度情绪大脑表征及其可解释性的问题,本文利用视觉诱发情绪的fMRI数据,基于神经编码模型开发了细粒度情绪大脑表征的分析框架。通过对编码模型权重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了本征情感空间,并将该情感空间的维度和数据集中标注的情感维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人类感知到的细粒度情绪通过本征情感空间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分布式的表征模式,该情感空间的每个维度与唤起度等已知的情感维度存在映射关系。研究进一步通过皮层可视化方法为人脑构建了细粒度情绪地图,发现细粒度的情绪类别在大脑皮层上呈现出平滑的梯度组织形式,且上述本征情感空间和情绪梯度均具有较强的跨被试一致性。该研究为细粒度情绪大脑表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针对情绪解码模型仅考虑了粗粒度且单标签的情绪类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视图多标签混合模型。为了在解码中结合人类情绪感知时大脑左右半球响应差异的先验知识,模型的生成部分将左脑信号、右脑信号和左右脑信号的差异看作多个视图,利用基于专家相乘机制的多视图变分自编码器提取多视图神经表征。为了建模情绪标签间的相关性用于多标签学习,模型的判别部分利用标签感知模块和掩码自注意力机制提取表达能力更强的情绪特定神经表征。在两个视觉诱发情绪的fMRI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本方法在细粒度多标签情绪解码问题上的优越性。

(3)针对情绪解码模型难以适应细粒度情绪类别逐渐增多的动态场景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可增广情绪语义学习算法。首先,针对过去部分标签缺失造成的灾难性遗忘,本方法设计了带有标签消歧的可增广情绪关系图模块,用于整合重要的历史情绪标签相关性信息;接着,针对未来部分标签缺失造成的灾难性遗忘,本方法利用情感维度空间中的领域知识,与情绪类别模型形成互补,通过基于样本关系的知识蒸馏算法对齐情感维度空间和模型特征空间。此外,为了获得多标签学习重要的语义特定特征,本方法利用由图自编码器构成的情绪语义学习模块,获取情绪语义标签嵌入,用于指导后续语义特定的特征解耦。在fMRI数据集和多媒体数据集以及多种增量协议上的实验说明了本方法在多标签类增量情绪解码问题上的有效性。

(4)针对深度学习模型与人类的情感理解能力存在差距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脑信号指导模型学习,将人类的情绪感知能力迁移到现实场景的情绪识别模型中,提升机器的情感智能。为此,本文利用视觉诱发情绪的fMRI数据为卷积神经网络开发了基于表征相似性分析的联合训练框架,对齐人脑和神经网络的表征。此外,本方法通过上述神经编码模型进行了情绪相关体素选择和数据降噪,用于后续的联合训练。在两个用户生成视频数据集和多个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上的实验证明了人类脑活动可以为CNNs提供额外的归纳偏置,增强模型的类脑特性和情绪识别性能。

语种中文
页码15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a.ac.cn/handle/173211/57176]  
专题毕业生_博士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付铠城. 细粒度情绪神经编解码研究及应用[D]. 202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