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外国语学院
题名单蕊黄芪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作者李娟
答辩日期2014
导师李志忠 ; 王治业
关键词黄芪 内生真菌 菌株鉴定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化学成分分离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具有高度多样性的微生物资源,其代谢产物丰富多样,且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成分,因此被人们认为是抗菌、抗氧化、抗肿瘤以及杀虫等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黄芪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药用植物单蕊黄芪根部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单蕊黄芪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抑菌活性研究;抗氧活性研究;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现概括如下:(1)以健康的单蕊黄芪根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经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中7株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分布于6个属:曲霉属(Aspergillus sp.)2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喙枝孢属(Rhinocladiella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和镰孢霉属(Fusarium sp.)各1株。(2)采用滤纸片法对13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共39个样品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样品对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占样品总数的35.89%,其中有11个样品属于乙酸乙酯部位。H601和H803的乙酸乙酯部位对6种指示细菌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因此以这两个样品为研究对象,作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显示:H601和H803对6种指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能达到0.25mg/mL。(3)通过总还原力的测定(铁氰化钾还原法)、清除·OH活性测定和清除DPPH-活性测定这3个方面,对13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总还原力测定结果:所有样品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还原能力。在同等浓度下H401的乙酸乙酯部位和菌体部位的还原力比其它样品要强,但略低于阳性对照Vc。清除·OH的活性测定结果:样品对·OH的清除作用有较大差异。清除率大于70%的有7个样品,占总数的17.95%,其中H802菌体部位样品对·OH的清除能力较Vc强。清除DPPH-活性测定结果:所有样品对DPPH-的清除率都达到了50%以上,同时,乙酸乙酯部位样品对DPPH·的清除能力强于其它2个部位,有4个样品的清除率达到了80%以上,其中H401对DPPH-的清除能力要强于阳性对照Vc。(4)通过扩大培养,常规的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等分离方法,从菌株H40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β-谷甾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没有抗氧化活性。
语种中文
页码57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0360]  
专题外国语学院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娟. 单蕊黄芪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D]. 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