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土木工程学院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问题的合理控制
张世径; 黄雪峰; 朱彦鹏; 杨校辉; 姚志华
刊名岩土力学
2013-10-15
期号2013年S2期页码:344-350
关键词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挤密地基 深层浸水 剩余湿陷量 合理处理深度 剩余湿陷量折减系数
ISSN号ISSN:1000-7598
DOI10.16285/j.rsm.2013.s2.073
英文摘要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与剩余湿陷量的合理控制关键技术难题,对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挤密地基进行了大面积深层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采用挤密地基处理在6~12 m深度以下进行深层浸水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基湿陷下沉,而地基处理在15 m深度时(剩余湿陷量远大于200 mm)地基整体实际下沉量相对较小,说明现行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对乙、丙类建筑地基关于最小处理深度的规定过于严格,不符合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建议在采取一定措施的情况下将12~15 m作为乙、丙类建筑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合理深度。并针对现行规范中对乙、丙类建筑剩余湿陷量控制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剩余湿陷量折减系数"这个概念,并提出了该折减系数的建议值,可为同类工程建设和规范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23/handle/2XXMBERH/9746]  
专题土木工程学院
作者单位1.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世径,黄雪峰,朱彦鹏,等.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问题的合理控制[J]. 岩土力学,2013(2013年S2期):344-350.
APA 张世径,黄雪峰,朱彦鹏,杨校辉,&姚志华.(2013).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问题的合理控制.岩土力学(2013年S2期),344-350.
MLA 张世径,et al."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问题的合理控制".岩土力学 .2013年S2期(2013):344-35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