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土木工程学院
地震动持时对考虑梁柱节点区不同破坏模式RC框架的地震易损性影响
孙小云2; 韩建平2; 党育2; 周颖1
刊名工程力学
2018-05-25
卷号35期号:2018年05期页码:193-203
关键词重要持时 钢筋混凝土(RC)框架 抗震性能 损伤水平 易损性曲线
ISSN号ISSN:1000-4750
英文摘要地震动持时对非弹性结构的累积损伤和破坏有较大影响,但目前抗震分析设计中对地震动持时的规定是不明确的。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地震动数据库中选择具有不同持时和加速度峰值的60条地震动记录(PEER)中选取具有不同持时和加速度峰值的60条地震动记录,并划分为长、短持时两组各30条。利用Open Sees分析软件建立了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教学楼的三维空间模型。分别以梁柱节点区不考虑非弹性变形、梁柱节点区考虑钢筋黏结滑移、梁柱节点区考虑钢筋黏结滑移和剪切变形三种工况来依次模拟节点区的破坏模式。以此60条地震动记录为输入进行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在五种损伤水平下,对应于不同工况两组持时记录的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评估地震动持时对考虑节点区不同破坏模式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短持时地震动记录,长持时地震动记录使结构在相应损伤水平和工况下的超越概率明显提高;同一损伤水平下,按照梁柱节点区不考虑非弹性变形,考虑钢筋黏结滑移,同时考虑钢筋黏结滑移和剪切变形的顺序,长、短持时地震动记录作用下其超越概率均显著提高,且长持时地震动记录对节点区考虑钢筋黏结滑移和剪切变形结构的影... 更多
URL标识查看原文
WOS研究方向Construction & Building Technolog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249548
状态已发表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23/handle/2XXMBERH/2184]  
专题土木工程学院
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作者单位1.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中国
2.兰州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 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兰州, 甘肃;;甘肃 730050;;730050, 中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小云,韩建平,党育,等. 地震动持时对考虑梁柱节点区不同破坏模式RC框架的地震易损性影响[J]. 工程力学,2018,35(2018年05期):193-203.
APA 孙小云,韩建平,党育,&周颖.(2018).地震动持时对考虑梁柱节点区不同破坏模式RC框架的地震易损性影响.工程力学,35(2018年05期),193-203.
MLA 孙小云,et al."地震动持时对考虑梁柱节点区不同破坏模式RC框架的地震易损性影响".工程力学 35.2018年05期(2018):193-20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