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石油化工学院
题名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压缩机动力特性研究
作者赵嫚
答辩日期2013
导师俞树荣 ; 李超
关键词涡旋压缩机 无油润滑 双涡圈 转子平衡 动力特性
学位名称博士
英文摘要涡旋压缩机作为一种新型高效、低噪的容积式压缩机,与其它类型压缩机相比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等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加工制造技术的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应用领域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双涡圈结构的采用使其向大气量发展,无油润滑的设计使其能够满足某些洁净气体需求的特殊场合。因此,研制与开发高性能的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压缩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油润滑涡旋式压缩机的摩擦学与动力学耦合问题研究”和“变容量涡旋压缩机润滑摩擦特性与转子动力学行为研究”为依托,以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圆渐开线理论,建立了双涡圈涡旋压缩机压缩腔几何模型,泄漏模型、传热模型、动力学模型;通过动涡盘倾覆,径向随变机构动力特性、转子系平衡特性及考虑铰间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特性分析,为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设计及高性能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对中间切齿的双涡圈结构,以0。吸气角为目标,建立了适用于涡旋齿展开圈数为整数圈和非整数圈结构几何理论分析用坐标系,并用涡旋齿型线终端中心面展角和涡旋齿型线始端中心面展角定义了压缩机的排气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涡旋腔工作过程的几何理论。该理论动态地描述出动、静涡盘啮合过程中,各压缩腔容积的变化过程;从工作腔的形成规律及邻近腔气体间的泄漏及换热等方面分析了双涡圈结构在工作过程方面的特点。在全面分析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压缩机的结构、受力、泄漏和润滑等特点基础上,对压缩机的摩擦副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建立了径向轴承摩擦副、动静涡旋齿侧面啮合摩擦副的摩擦力数学表达式;对含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副应用摩擦学理论分析;通过对摩擦副摩擦力的分析,建立了各主要零件的力学模型。基于动涡盘的受力特点,建立了动涡盘倾覆力矩数学模型,定义了倾覆力矩方位角,依据滚子轴承分析的基础理论-—Hertz单性接触理论,建立了无内圈滚针轴承径向载荷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式和外圈倾斜与变形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径向力和倾覆并存时驱动轴承的力学模型,为涡旋几何参数和驱动轴承的选择提供依据。基于涡旋压缩机平行四杆机构模型,应用机构学理论,对固定配重法转子系平衡进行分析,提出动平衡设计中不同的设计思想;建立了平衡重偏置时转子系不平衡及主、副轴承承载的数学模型;依据径向随变机构随变原理,分析其径向调节给转子系平衡带来的影响;利用虚功原理,建立转子系输入扭矩数学模型,并分别就平衡重偏置和尺、J‘误差对转子系输入扭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对加工精度装配精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考虑尺寸误差、运动副间隙和磨损间隙的存在,涡旋压缩机不能完全满足理想平行四杆的条件,以涡旋压缩机平行四杆机构为对象,建立考虑运动副间隙的平行四连杆机构动力学模型,并将含间隙运动副的间隙矢量模型、间隙接触碰撞力模型和摩擦力模型嵌入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含铰间间隙机构的动态特性,为研究间隙铰的动态磨损特性奠定基础。通过摩擦性能试验、动平衡试验和样机性能试验,验证了动、静涡盘镶嵌自润滑材料的可靠性,动平衡试验必要性及试验方法的准确性,为高性能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研制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语种中文
页码117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89764]  
专题石油化工学院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嫚. 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压缩机动力特性研究[D].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