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一维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储能研究
作者朱晓军
答辩日期2019
导师戴剑锋
关键词纳米纤维 芯壳结构 过渡金属氧化物 电化学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电极材料结构是影响锂离子电池(LIB)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LiFePO4因其成本低廉、环境友好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LIB正极材料,然而,LiFePO4材料的低电导率限制了其在高倍率充放电储能器件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作为LiFePO4对电极的石墨负极材料,较低的能量密度也无法满足如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高能量密度领域的应用需求。因此,提升现有LiFePO4导电性以提高其倍率性能,同时开发出比石墨负极能量密度更高的负极材料,进一步提升电池整体能量密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钴镍基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超过石墨2倍的理论比容量成为LIB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但其至今未能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材料固有的低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率以及容量衰减严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通过静电纺丝一维化碳包覆结构和新颖的一维芯@壳复合结构设计,分别制备出LiFePO4/C纳米纤维正极材料和NiO@Co3O4芯@壳复合纳米纤维负极材料并对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组装成扣式电池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静电纺丝法以柠檬酸铁(FeC6H5O7)、磷酸二氢锂(LiH2PO4)为原料结合控制热解法制备出LiFePO4/C纳米纤维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电池测试仪测试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电化学工作站测试CV曲线和交流阻抗。以“V”字形进行倍率性能测试,体现出优良的倍率性能。在600次长循环测试中,倍率为6 C时比容量为74 mAh/g,且经过3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0.6%,倍率为10 C时比容量为55 mAh/g,经过300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6%,显示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并用循环伏安法计算出锂离子电池中Li+嵌入和脱出时的扩散系数为1.31×10-1212 cm2/s和2.4×10-1212 cm2/s,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相比,锂离子扩散系数提升了两个数量级,超长一维纤维为离子传输提供良好的通道,无定形碳更有利于提升材料的电导率。(2)以Co(NO3)2、Ni(NO3)2和PVP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结合控制热解法制备出一维NiO、Co3O4和NiO@Co3O4纳米纤维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NiO、Co3O4和NiO@Co3O4三种电极材料分别作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NiO@Co3O4负极材料在0.5C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98.7 mAh/g,充电比容量为847.5 mAh/g,库伦效率仅为84.8%,充放电比容量相差较大,主要是由于首次放电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逆反应严重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在几次充放电循环之后,由于芯壳结构能够有效减缓体积膨胀,之后的长循环过程中电池处于稳定的状态,其比容量为450 mAh/g,比容量明显高于单体NiO(280 mAh/g)和Co3O4(370 mAh/g)负极材料。这主要归功于一维芯壳纳米纤维不仅为离子传输提供良好的通道,而且芯壳结构能够有效地减缓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所以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在倍率性能测试中,分别以0.1、0.5、1、2、5、10、15和0.1 C的倍率进行充放电测试,其对应比容量分别为1372、738.9、567.1、359.1、224.9、166.4、109.8和771.6 mAh/g,表现出良好的倍率可逆性能。因此,对电极材料的改性研究可以极大地提升电极材料在高能量密度领域的应用。
语种中文
页码76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5089]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晓军. 一维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储能研究[D].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