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挤密桩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地基及其工后浸水试验研究
作者杜晓启
答辩日期2018
导师朱彦鹏 ; 郑建军
关键词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综合管廊地基 挤密桩 合理处理范围 工后浸水试验 入渗规律 湿陷性评价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为了确定挤密桩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地基的合理处理范围;揭示挤密桩处理地基效果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综合管廊天然地基及复合地基在地基浸水后的入渗规律和沉降特征;深入探讨基于独立物性指标的黄土湿陷性评价。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8m的场地,进行不同深度的灰(素)土挤密桩地基处理试验,及埋设TDR水分计和分层沉降仪的综合管廊天然地基和进行地基处理后的挤密桩地基的原位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挤密桩桩长范围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桩间土挤密效果整体呈增强趋势;随着挤密桩桩长的增加,各试验区桩间土挤密效果呈增强趋势,桩间土挤密效果受土层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小,挤密桩桩长范围内的桩间土挤密效果变化趋于稳定。(2)挤密桩复合地基中竖向渗透比径向渗透快,这与挤密桩处理地基为水平向加密地基土体有关。(3)在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的情况下,建议将9~12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及类似轻型构筑物的合理地基处理深度。(4)浸水过程中,天然地基和不同处理深度的挤密桩地基中饱水区内任一点的体积含水率变化均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这与水分的入渗规律密切相关,饱水区内任一点均经历了非饱和状态、传导非饱和状态、暂态饱和状态和饱和状态。(5)湿润锋的运移并不完全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浸水初期湿润锋面的运移以向下为主,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其运移呈向下与斜向上同时发展的规律。(6)水分并不是保持某一固定的浸润角斜向下入渗的,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天然地基和挤密桩地基的浸润角均是由小到大的变值,且挤密桩地基的浸润角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减小。(7)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抗渗性能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增强。(8)天然地基各土层的湿陷变形不是一次性发生的;挤密桩地基的浸水沉降量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减小。(9)确定了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场地天然地基及进行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土的自重湿陷系数与含水比和孔隙比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实现通过黄土的少量物理性质指标,来预测得到地基土的自重湿陷系数,为该地区湿陷性黄土场地天然地基湿陷性评价及进行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处理效果评判节约大量试验费用和时间,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语种中文
页码59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4159]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杜晓启. 挤密桩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地基及其工后浸水试验研究[D].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