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银行支撑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杨阳2,3; 张超4; 李保国1
刊名生物多样性
2021
卷号29期号:10页码:1425-1433
关键词生物银行 发展历史 实践案例 运营模式 未来挑战 政策建议
ISSN号1005-0094
英文摘要要更好地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人类不仅需要正确认知生物多样性的本质与规律,还需要审时度势地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载体,以此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本文旨在探讨生物银行对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工作的促进作用,解决生物银行资源库功能同质化严重、维护困难与急需向更高层次演化等三个主要问题。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生物银行的缘起与现状,通过归纳与演绎的方法介绍了国内外人类基因组银行、动植物种质银行、生态银行与生物多样性银行的基本特征、运营模式与实践经验。本文的主要观点有:(1)不受时空限制的外向型数据驱动模式是人类基因组银行的主要特征,本质是技术外包式的共性技术平台,它的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通过收集、存储人体生物样本,并将其整理成为医学研究机构、制药企业、政府医疗部门需要的医学数据;(2)受特定时空限制的内向型需求驱动模式是动植物种质银行的主要特征,它更聚焦代表性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信息样本普查与测序,并提倡在中试平台上进行早期小规模的实践活动;(3)自然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发展模式是生态银行的最大特色,它作为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和产业投资商与运营商之间的中介平台,把环境资源未破坏但缺乏驱动机制的区域进行人才、技术与资本的快速重组;(4)绑定实体金融机构与科研院所是生物多样性银行的最大特征,它以第三方专业的授信与评级机构的形象出现,其本质是通过环境破坏与环境治理、投入成本与产出收益两个维度的博弈获得两个高附加值的固定收益及增值收益。文章还提出了生物银行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重要载体的建议:(1)在建设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2)在研究层面要理清知识产权权属,(3)在应用层面防止科技伦理的沦丧,(4)在管理层面要建立通用标准,(5)在产业层面要综合衍生品的设计。
资助机构广东省科学院先导专项(2020GDASYL-2020030100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7267]  
专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中国新高教集团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
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阳,张超,李保国. 生物银行支撑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实践与探索[J]. 生物多样性,2021,29(10):1425-1433.
APA 杨阳,张超,&李保国.(2021).生物银行支撑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实践与探索.生物多样性,29(10),1425-1433.
MLA 杨阳,et al."生物银行支撑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实践与探索".生物多样性 29.10(2021):1425-143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