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云南天文台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恒星物理研究组
题名脉动sdB星的星震学研究
作者郭军军
答辩日期201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李焱
关键词亚矮星 振动 演化 氦闪 对流超射
其他题名Asteroseismology Studies of Pulsating Subdwarf B stars
学位专业天体物理
英文摘要这篇论文将主要介绍关于脉动sdB 星的一些研究,它包括了脉动sdB 星星震学研究的两个方面。 其一,这篇论文将介绍氦闪对流超射对g 模脉动sdB 星模式囚禁效率的影响。最近几年太空观测项目CoRoT 和Kepler 观测到一些g 模式脉动的sdB 星,发现所有的这些脉动sdB 星的g 模几乎都具有很好的等周期间隔特征。这个发现被广泛的应用于脉动sdB 星g 模的模式认证。然而,g 模的等周期间隔特征的发现却与典型的sdB 模型所预测完全不符。在典型的sdB 模型当中,g 模具有很强的模式囚禁结构。尽管在sdB 星模型内考虑元素扩散之后,g 模的模式囚禁效率会有一定的下降,但仍然难以解释观测到的g 模规则的等周期间隔特征,尤其是在周期较小的区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sdB 星g 模规则的等周期特征可能与它之前的演化过程氦闪有关。对于一个典型的sdB 星,它由小质量恒星经历氦闪演化而来。在氦闪的时候会引发很广泛的对流,对流会一直发展到He/H过渡区的附近。当我们在氦闪时考虑一个适当的对流超射后,超射的混合效应会渗透到氢包层,使得He/H 过渡区的元素轮廓会变得平滑很多。这时,模型计算结果显示g 模的模式囚禁效率会显著的消弱,与观测到的等周期规则的间隔特征相符合。 其二,这篇论文将介绍使用一些星震学方法来区分氦核和氦壳层燃烧的sdB星。sdB 星通常被认为是氦核燃烧的恒星。然而,大多数通用的sdB 模型显示它们已经点燃氦壳层之后才离开sdB 区域(也就是在20000 Tef f 40000 和5 log g 6:2 的区间内)。这意味着会有少量的正在氦壳层燃烧的恒星,尽管它们中心的氦元素已燃烧殆尽,但它们仍处于sdB 区域,也应该被认为是sdB 星。但是由于它们与氦核燃烧的sdB 星有比较接近的有效温度和重力加速度,所以我们不能用大气参数来区分这两种类型sdB 星。目前,科研工作者已经观测一部分sdB 星有很多振动模。这让我们想到星震学可能提供一些方法去区分这两种类型的sdB 星。我们发现氦核和氦壳层燃烧的sdB 星在它们的结构和演化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导致它们在振动特征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用它们的振动特征来区分这两种类型的sdB 星,比如用p 模脉动sdB 星的周期变化率、混合模的数量和g 模脉动sdB 星的周期间隔。我们推测有两颗特殊的sdB 星(V 391 Pegasi 和PG 1605+072),它们很可能正是氦壳层燃烧的sdB星。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天文学 ; 恒星与银河系 ; 恒星物理学 ; 恒星形成与演化
页码10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ynao.ac.cn/handle/114a53/25395]  
专题云南天文台_恒星物理研究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军军. 脉动sdB星的星震学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