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沟流域2种典型灌木不同季节 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
杨国敏3; 王爱2; 王力1,3
刊名西北植物学报
2018
卷号38期号:1页码:140-149
关键词柠条 水分来源 水分利用效率 沙柳 稳定同位素
英文摘要

该试验以黄土高原风蚀水蚀区的典型代表六道沟流域为研究区,选取了 2 种典型灌木柠条( Caragana kor -
shinskii )和沙柳( Salix psammophila )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茎秆水和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 δD 值及叶片的 δ
13
C 值,
利用 IsoSource 模型分析 2 种植物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并同步测定叶片水势、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
蒸腾速率等生理生态因子,分析2种灌木在不同季节的水分来源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1 )柠条和沙柳
的水分利用策略随季节波动,在不同季节对不同土层水分的利用比例存在差异。( 2 )旱季柠条和沙柳主要利用40
~80cm土层的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48.1%和49% 。( 3 )雨季柠条主要利用表层0~10cm 和浅层10~40cm
的土壤水分,利用率约为57.5% ;雨季沙柳主要利用浅层10~40cm的土壤水,利用比例达76% 。(
4 )旱季柠条和
沙柳的水分亏缺严重,其叶片水势、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小于雨季,而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雨季。研
究发现,柠条和沙柳在旱季均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分,雨季更倾向于利用浅层土壤水分;柠条和沙柳均能够通过降
低气孔导度减小水分损失来获得较高的碳同化速率,维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以适应干旱环境,均表现出较强的
适应能力。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309]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 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国敏,王爱,王力. 六道沟流域2种典型灌木不同季节 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J].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1):140-149.
APA 杨国敏,王爱,&王力.(2018).六道沟流域2种典型灌木不同季节 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西北植物学报,38(1),140-149.
MLA 杨国敏,et al."六道沟流域2种典型灌木不同季节 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西北植物学报 38.1(2018):140-14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