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方式对关中盆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秀2; 韩佳乐2; 吴文雪2; 张建国2; 赵英2; 冯浩1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卷号32期号:4页码:170-176
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产量
英文摘要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过程、水热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关中平原无秸秆
还田( T0 )、秸秆覆盖还田(
T1 )、秸秆翻压还田( T2 )和氨化秸秆翻压还田( T3 ) 4种还田方式对冬小麦生育
期土壤微生物量碳( MBC )、微生物量氮( MBN )、有机碳(
SOC )、全氮( TN )、温度、水分利用效率( WUE )和
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MBC和 MBN 在整个生育期大致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大
值,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在生育期均能有效增加土壤 MBC 和 MBN 含量;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能增加耕作层
SOC 和 TN 含量,且对表层( 0 — 10cm )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于下表层( 10 — 20cm ); T1 、 T2 和 T3 在前期可
提升土壤温度, T2日均温最大,越冬期后降低日平均地温;
T3 、 T1和 T2分别增加地上部生物量19.41% ,
5.63% 和 11.19% ,增加籽粒产量 23.48% , 20.17% 和 13.17% ,其中 T3 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明显优于
其他秸秆还田方式;同对照相比, T3 、 T2和 T1可显著提高 WUE 28.73% ,
15.36%和18.83% 。 T3提高冬
小麦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效果优于其他秸秆还田方式,建议氨化秸秆翻压还田最为优化,对于关中
地区旱作农业秸秆还田技术的完善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30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秀,韩佳乐,吴文雪,等. 秸秆还田方式对关中盆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4):170-176.
APA 李秀,韩佳乐,吴文雪,张建国,赵英,&冯浩.(2018).秸秆还田方式对关中盆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32(4),170-176.
MLA 李秀,et al."秸秆还田方式对关中盆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 32.4(2018):170-17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