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国家天文台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新石器时代八角星图案与超新星爆发
赵复垣3; 徐琳2; 张承民3; Strom Richard1
刊名科技导报北京
2013
卷号31期号:23页码:15
ISSN号1000-7857
英文摘要在已经发现的距今约4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史前文化中,曾经出现过一次八角星图案的“暴发”。在这个时期的多达20余处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八角星图案。这些遗址分布广泛,北至内蒙古,南至湖南,东至山东半岛,西至青海;已发现的最早的八角星图案出现在距今约7800年前,在湖南洪江的高庙遗址。鉴于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域的古人类之间,没有或者极少有通用的文字、语言等文化交流的媒介,而在他们的文化遗存中却都出现了八角星图案,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八角星图案是对一种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广大地域的人类都能看到的非常引人瞩目天象的写照和反映。与同时代出现的类太阳图案比较表明,八角星图案很可能与一次史前的超新星爆发事件有关,是对超新星爆发后一段时间内的该天体形状的摹写和记录。结合现代天文学中银河系内超新星遗迹的观测资料,考虑超新星遗迹的距离、年龄和方位等因素,认为船帆座超新星或天鹅圈超新星的二者之一,可作为与新石器时代八角星图案有关的超新星爆发事件的候选者。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bao.ac.cn/handle/114a11/42704]  
专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作者单位1.阿姆斯特丹大学
2.北京故宫博物院
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复垣,徐琳,张承民,等. 新石器时代八角星图案与超新星爆发[J].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23):15.
APA 赵复垣,徐琳,张承民,&Strom Richard.(2013).新石器时代八角星图案与超新星爆发.科技导报北京,31(23),15.
MLA 赵复垣,et al."新石器时代八角星图案与超新星爆发".科技导报北京 31.23(2013):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