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条件下两种土壤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 水沙关系与侵蚀动力特征
聂慧莹2; 王文龙1,2; 郭明明2; 康宏亮2
刊名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卷号31期号:9页码:3141-3153
关键词工程堆积体 土壤类型 侵蚀过程 水动力机制 水沙关系
英文摘要
随着生产建设活动的日益频繁,其产生的工程堆积体逐渐成为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
来源本研究选取风沙土和红土堆积体,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 1.0
1.5
2.0
2.5 mm·min-1 ) 和砾石含量( 0
10%
20%
30%) 条件下,两种土质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
过程中水沙关系和侵蚀水动力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 风沙土堆积体产沙率随时间呈波动
式增大趋势; 红土堆积体在 1.0 mm·min-1 雨强时先增大后逐渐稳定,其他雨强则迅速下降后
呈波动变化的趋势,且雨强越大砾石含量越小,波动越剧烈风沙土堆积体在 0 10%砾石
含量时存在坡面细沟侵蚀,细沟侵蚀阶段的产沙率是片蚀阶段的 6.74 ~ 57.40 倍; 红土堆积体
坡面侵蚀过程可划分为松散颗粒侵蚀阶段和土石侵蚀阶段,松散颗粒侵蚀阶段产沙率是土石
侵蚀阶段的 1.05~3.49 两类堆积体产沙率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
1.0 1.5 mm·min-1
强时产沙率随砾石含量增大而波动变化,雨强>1.5 mm·min-1 时则随砾石含量增大而减小,
相同条件下,风沙土堆积体产沙率是红土的 1.45 ~ 4.14 风沙土堆积体侵蚀过程中水沙关
系由水大沙少向水大沙多转变,而红土堆积体则呈相反变化: 水大沙多时期,风沙土堆积体
产沙增速是红土堆积体的 1.94 ~ 37.60 倍; 水大沙少时期,红土堆积体产沙减速是风沙土的
1.40~21.30总体上,径流功率在描述两类堆积体侵蚀动力过程方面优于径流剪切力,临
界径流功率均随砾石含量增大而增大,其中,风沙土堆积体在细沟侵蚀阶段的临界径流功率
( 0.02~0.04 W·m-2 ) 是片蚀阶段的 2 倍,且两阶段临界径流功率均低于红土堆积体本研究
结果可为工程堆积体侵蚀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参考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040]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聂慧莹,王文龙,郭明明,等. 降雨条件下两种土壤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 水沙关系与侵蚀动力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9):3141-3153.
APA 聂慧莹,王文龙,郭明明,&康宏亮.(2020).降雨条件下两种土壤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 水沙关系与侵蚀动力特征.应用生态学报,31(9),3141-3153.
MLA 聂慧莹,et al."降雨条件下两种土壤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 水沙关系与侵蚀动力特征".应用生态学报 31.9(2020):3141-315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