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密度对黄土塬沟头溯源侵蚀产沙和形态演化过程的影响
冯兰茜1,3; 王文龙2,3; 郭明明2; 史倩华2; 陈同德2
刊名农业工程学报
2020
卷号36期号:6页码:88-96
关键词根系 侵蚀 产沙 沟头溯源侵蚀 形态演化 黄土塬沟壑区
英文摘要

为明确根系密度对黄土塬沟壑区沟头溯源侵蚀产沙和形态演化过程的影响,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放水冲
刷”试验方法,以裸地试验小区(CK)为对照,研究冰草根系密度试验小区(株行距:20 cm×20 cm,C1;15 cm×15 cm,
C2;10 cm×10 cm,C3) 的沟头溯源侵蚀产沙过程、沟头溯源距离、沟道下切深度及发育面积等特征。结果表明:1)
与对照小区相比,草被小区(C1~C3)产沙量分别降低64.32%、70.31%、69.92%;冰草株行距为15 cm×15 cm时,减沙
效益最大。2)对照小区沟头溯源侵蚀过程主要包括沟口形成、贴壁流侵蚀、跌水侵蚀和沟岸崩塌等;而草被小区沟头
溯源侵蚀则由贴壁流侵蚀、跌水侵蚀和根土复合体崩塌导致,崩塌是草地沟头溯源的主要原因;各根系密度下沟头溯源
距离与时间均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与对照相比,草被小区沟头溯源距离缩短75.61%~78.87%。3)对照小区侵蚀沟纵
断面呈阶梯形,存在缓冲平台,沟头近似矩形;草被小区则呈梯形和圆弧状。与对照相比,草被小区沟道平均下切深度
加深1.64~1.92倍;沟道面积随根系密度增加而缩小,草被小区沟道面积较裸地缩小68.0%~74.0%。结果可为该区“固
沟保塬”工作的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924]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冯兰茜,王文龙,郭明明,等. 根系密度对黄土塬沟头溯源侵蚀产沙和形态演化过程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6):88-96.
APA 冯兰茜,王文龙,郭明明,史倩华,&陈同德.(2020).根系密度对黄土塬沟头溯源侵蚀产沙和形态演化过程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36(6),88-96.
MLA 冯兰茜,et al."根系密度对黄土塬沟头溯源侵蚀产沙和形态演化过程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 36.6(2020):88-9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