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蝎毒多肽正交分离体系的研究与活性多肽的发现
作者许俊彦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3-01-2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梁鑫淼
学位专业分析化学
中文摘要蝎毒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天然多肽库,其中含有许多神经毒素多肽,是研究离子通道生理功能非常有用的药理工具,而要清楚地研究这些毒素的结构和生物学意义,纯化分离是首要步骤,因此发展多肽的新分离分析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本课题组开发的新型色谱固定相,本文发展了两种具有高正交性的二维分离体系,用于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 Karsch,BmK)蝎毒多肽的分离和鉴定,并结合活性筛选,发现了一个脑啡肽-类似的多肽BmK-YA,能作用于阿片受体,具有镇痛的效果。 首先,利用本课题组新型的麦芽糖亲水色谱固定相Click Maltose,与C18联用构建了二维反相-亲水体系(RP-HILIC)用于蝎毒短链多肽的分离。由于该二维体系具有较高的正交性,分离得到了18个短链多肽,并结合酶切和质谱进行结构鉴定,除了10个已知的多肽外,还包括4个转录水平的多肽,2个新断裂方式的多肽和2个新型多肽,命名为BmKK12和BmKK16。通过与蛋白数据中其他类似序列的对比,我们推测这两个新型多肽应属于钾离子通道α-KTx 17亚家族,并简单讨论了它们的生物活性。 其次,考察了本课题组开发的Click OEG固定相的反相/离子交换的混合模式色谱保留行为,然后与C18构建了二维混合模式反相-反相体系用于蝎毒长链多肽的纯化分离。我们对其中两个馏分做了深入的分离分析,纯化得到了11个长链多肽,通过鉴定,发现了1个新型多肽,5个转录水平多肽和5个已知的蛋白水平多肽,并通过序列对比,对它们的结构和家族归属做了简单的分析。 最后,通过构建的二维RP-HILIC分离体系,从东亚钳蝎蝎毒中筛选并鉴定了一个新型多肽BmK-YA,具有脑啡肽类似的序列,能作用于哺乳动物δ-阿片受体亚型。并通过基因克隆发现BmK-YA的前体蛋白包含了4个循环的BmK-YA序列和His4-BmK-YA序列,His4-BmK-YA不对阿片受体产生活性,结果表明BmK-YA是一个内源性活性多肽,也是目前在蝎毒中发现的第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活性多肽,它的发现预示着蝎毒将来会成为发现GPCRs活性多肽的重要来源。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分析化学
公开日期2013-10-1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59.226.238.44/handle/321008/116768]  
专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俊彦. 蝎毒多肽正交分离体系的研究与活性多肽的发现[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