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 植被斑块 格局及其 径流 的 源- 汇 效应
作者王一贺
答辩日期2015-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赵允格
关键词黄土高原 生物结皮 镶嵌分布 入渗 源-汇关系
英文摘要

坡面土壤水分入渗及产汇流过程一直是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重要的研究内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高等维管束植物恢复的同时,生物
结皮大面积发育,成为该区坡面土壤水分入渗及产汇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
黄土高原 6 个降水量带生物结皮和植被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和
植物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探究其入渗差异的机理,并通过模拟降雨实验探究生物
结皮-植被斑块间的源-汇关系,以期明确生物结皮-植被间是否存在源-汇关系,及这
种关系与生物结皮的组成、高等植物种类、生物结皮与植被斑块的面积比、分布格局,
来水量、坡度、坡长等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的关系。为有效确定生物结皮-植被镶嵌分
布坡面的雨后产流,明确坡面水文循环,从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水肥资源促
进植被恢复,促进生态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所得结论如下:
1 1 )在黄土高原量 降水量  250 —m 550mm  地区 退耕地 及自然荒坡上,维管束植物与生
物结皮共同存在, 呈 镶嵌分布,生物结皮 可视为 被镶嵌体 ,植物 为镶嵌体。维管束
植物与生物结皮的盖度在 250—550mm 降水量带中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该降水量
范围内,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盖度差异显著,但生物结皮各组分盖度差异不显著。
2 2 ) 生物结皮和植物 各自 组内依种类的不同对入渗的影响是不同的 。 直根系植物
的 稳定入渗率高于对照, , 须根系植物与对照组的稳定入渗率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
植物比生物结皮有更高的稳定入渗率。在雨后的水分再分配中,植物与其周围生物结
皮含水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0-10cm 土层,特别是 0-5cm 土层范围内。
3 3 )生物结皮 与植被间存在径流 上 的源汇关系 , 生物结皮为 “ 源 ” ,促进了径流
的产生,植被为 “ 汇 ” ,减缓了径流的产生。坡面产流量随着生物结皮 盖度 与 植物
茎基 的相对比值 的 增加而增加。生物结皮在降雨-产流生态过程中起到了正向的,增
加的作用,具有“源”景观的性质,可以被认为是“源”景观。植被冠层能截留降水,同时增加入渗,减少产流,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都对降雨产流这个生态过程起到了
负向的、减少的作用,具有“汇”景观的性质,即植物在降雨产流过程中是“汇”景
观。
4 4 ) 实验条件下, 雨强( 60 、 90 、 120 mm/h )可 显著影响生物结皮- - 植被间 径流 的
源- - 汇 关系;坡长在 在 2 2- -m 10m  范围时 ,坡长对该源- - 汇 关系的 影响是先 促进 后 抑制, 坡
长 长 8 8m m  可能是本实验的临界坡长 。植被格局(随机、条带、聚集)和坡度(16°、25°)
对生物结皮-植被间径流的源-汇关系无显著影响,但格局对径流量的影响呈现出聚集
格局>随机格局>条带格局的趋势。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物结皮;镶嵌分布;入渗;源-汇关系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040]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一贺.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 植被斑块 格局及其 径流 的 源- 汇 效应[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