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氮水平对川西亚高山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马伟伟1,2; 王丽霞2; 李娜2; 郑东辉1,2; 谢路路1,2; 刘庆2; 尹春英2
刊名生态学报
2019
卷号39期号:19页码:7218-7228
关键词氮沉降 土壤水分 时间动态 土壤酶
ISSN号1000-0933
DOI10.5846/stxb201806071284
其他题名Dynamic effects of nitrogen deposition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soils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为探讨氮沉降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对林下土壤中参与土壤碳氮磷循环主要酶(beta-D-葡萄糖苷酶(beta-D-glucosidase,betaG)、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ER)、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beta-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beta-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P))活性的动态影响,于2017年开展了盆栽模拟试验。试验以青杨扦插苗为植物材料,采用两因素(土壤水分和氮沉降)的随机区组设计,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40% (W40)、60%(W60)和80%(W80)最大田间持水量,氮沉降水平分别为:0(N0)、4(N4)和8(N8)gN m~(-2) a~(-1)。在土壤水分达到预定的水分含量后开始氮沉降处理,于氮沉降后的6 h、24h和3、7、14、31、62 d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显著降低了 betaG、NAG和PPO活性,且在W40时达到最低;对AP和PER活性无显著影响。氮沉降抑制了 betaG、NAG和AP活性,而且施氮浓度越大,抑制效应越强;对PER和PPO活性无显著影响。水氮交互作用对上述5种土壤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5种土壤酶活性在施氮7 d或14 d内变化较大,之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步平稳。两个月的实验期间,在不同水氮处理下,5种土壤酶活性基本都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双峰模式。该研究可为理解氮沉降对不同水分状况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氮磷循环的生态学过程提供科学参考。
URL标识查看原文
WOS研究方向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 - Other Topics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59728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30756]  
专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尹春英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伟伟,王丽霞,李娜,等. 不同水氮水平对川西亚高山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9,39(19):7218-7228.
APA 马伟伟.,王丽霞.,李娜.,郑东辉.,谢路路.,...&尹春英.(2019).不同水氮水平对川西亚高山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态学报,39(19),7218-7228.
MLA 马伟伟,et al."不同水氮水平对川西亚高山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态学报 39.19(2019):7218-722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