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焉耆黑蘑菇的人工栽培研究
作者苟小清
答辩日期2013-05-1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导师王晓军
关键词野生菌 焉耆黑蘑菇 菌种鉴定 菌丝体 子实体 栽培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有机化学
英文摘要

焉耆黑蘑菇[ Agaricus gennadii ( Chot . et Boud. ) P. D. Orton] 隶属担子菌亚门, 层菌纲, 伞菌目, 蘑菇科, 蘑菇属。夏秋季生灌丛沙地、湖边芦苇丛中,在内陆湖泊沿岸芦苇死后的沙滩上较多,埋在沙土之中,极少外露,每年4~6月初及9~10月中旬为发生高潮期。焉耆黑蘑菇具有个体大、子实体形态好,质地紧密、味道鲜美等特点,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新疆特有优质野生食用菌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因其具有特殊的生态条件、营养方式和子实体分化条件,目前尚不能人工栽培,市场供应全靠野生采集,由于人们过度采摘野生焉耆黑蘑菇,导致产地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产量逐渐减少。为了保护食用菌资源和满足消费者对食用菌的需求,焉耆黑蘑菇的人工栽培显的愈来愈来重要。本论文对野生焉耆黑蘑菇进行了如下研究: 1、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新疆和硕的焉耆黑蘑菇子实体上进行菌种分离,接种在 PDA培养基,分离得到纯培养菌丝体。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疑似)焉耆黑蘑菇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利用ITS扩增通用引物扩增了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经TA克隆后将转化菌落测序。 2、对焉耆黑蘑菇的生境进行了调查,并对焉耆黑蘑菇生长地的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3、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了适宜菌丝生长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 PH为 7。最佳碳源为红糖、氮源为麸皮。利用Plackett-Burman方法和正交实验对固体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焉耆黑蘑菇菌丝培养的最优配方为12g/l红糖+3.5 g/L麸皮+1 g/L K2HPO4 +0.5 g/L KH2PO4 +1.5 g/L MgSO4。

公开日期2013-06-05
页码6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ipc.cas.cn/handle/365002/2513]  
专题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_资源化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苟小清. 焉耆黑蘑菇的人工栽培研究[D].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