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学生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长江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球变GPS与InSAR研究
作者游新兆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武汉
导师许厚泽
关键词三峡水库 地壳形变 全球定位系统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学位专业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利用GPs监测研究三峡工程库首区水库诱发地形变,并研究在该区域利用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检测地壳形变的可行性。三峡GPS监测网建于1998年,包括两个连续观测站,21个流动站。1998一2004年GPS网进行8次观测,其中2003年蓄水前后观测三次。数据处理采用GIPsY/OAsIS一11软件,结合中国及周边IGS跟踪站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华南区基准站观测资料,得到三峡测站的实测速度场。对三峡工程第一次蓄水引起的水平与垂直形变特征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为该区域的岩石圈动力学与地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运动学基础。对三峡区域27对ERSSAR原始数据用阿拉斯加大学ASF一STEP软件进行干涉处理分析,获得了数字高程模型,为实现该区域利用InSAR技术监测地壳形变奠定基础。主要研究成果:GPS测站相对于欧亚板块的运动速率约为8一1肚1.5m岁yr,方向基本一致为北120a左右,即向东偏南运动,与华南块体上其它连续站的运动速率及与方向基本一致,在这一量级上无显著差异性。GPS网内部的相对运动即速率差异性为1一Zmn公岁水平。蓄水前后各测站相对于GuFu基准站的相对运动有所增强,其量级约为Inu川yr左右。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三峡区域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分析了区域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主应变率约为2一4x10'场量级,在GPS网区域的南部表现为拉伸,而北部为挤压;蓄水前后的应变场分析显示向香溪、郭家坝的挤压运动有所增强,约为lx109/yr量级。按照不同时间间隔对GPS高程变化进行了拟合分析。蓄水前后45天时间内坝址区至香溪河段的垂直沉降量约为20一307功m;利用Farrell(1972)质量负荷地球形变理论,模拟了蓄水至135m的垂直形变场,对比分析显示香溪河段的实测结果比模拟值大5~10n"n,而坝址区的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三峡地区秋冬季节ERS观测的串行sAR数据能够形成较好的干涉图,获得了精度约为20米的数字高程模型,能够清晰的显现房县盆地有一条的断层,并得到地质考察证实。而春夏季节的串行数据的干涉图则较多出现失相关,对于时间跨度超过1年的SAR数据其干涉性很弱。模拟计算了大气参数电离层TEc、气压,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干涉相位、高程与形变误差影响量,分析表明SAR干涉受大气变化的影响很显著。总体上可以认为三峡库首区地壳活动表现稳定。初次蓄水过程对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影响不显著,而对蓄水比较集中的坝址区至香溪河段的垂直形变影响表现为短期沉降变形,基本可归于地壳因负载增加的弹性响应。利用重复轨道sAR数据能够获得该区域清晰的干涉图,借助于GPs观测与地面角反射器,有希望识别三峡工程蓄水过程的地表变形
公开日期2013-09-2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whigg.ac.cn/handle/342008/3779]  
专题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_学生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游新兆.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球变GPS与InSAR研究[D]. 武汉. 中国科学院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