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南海总状蕨藻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刘定权1; 李佳2; 章海燕2; 冯美堂1; 杨慧1; 杨鹏1; 林昆1; 郭跃伟2; 毛水春1
刊名中国海洋药物
2013
卷号32期号:6页码:13
关键词总状蕨藻 脂肪酸 神经细胞损伤保护 PTP1B抑制活性
ISSN号1002-3461
英文摘要目的分离鉴定中国南海总状蕨藻(Caulerpa raceniosa)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利用光谱学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所有化合物进行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评价;采用酶标法对所有化合物进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脂肪酸及衍生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硬脂酸、(2)、十八烷二酯二乙酯、(3)、正二十三烷酸甘油酯(4)、(8E)-heptadec-8-en-7-one (5)、(8Z,llZ)-heptadeca-8,ll-dienoic acid(6)、 ethyl linolenoate (7)、(4Z,7Z,10Z,13Z)-ethyl hexadeca-4,7,10,13-tetraenoate (8)、β-dimorphecolic acid (9)、 α-dimorphecolic acid(10)、(9R, 10E,12Z)-9-hydroxyoctadeca-10,12-dienoic acid (11)、(9R,10E)-9-hydroxyoctadec-l0-enoic acid (12)。结论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12为首次从总状蕨藻中分离得到,其中6和7首次发现于蕨藻属海藻中,3,4和8~12均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5在10 μmol/L.浓度时对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损伤显示了不同强度的保护作用;化合物1, 2,5,11和12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均显示了明显的抑制活性。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183/handle/2S10ELR8/287554]  
专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作者单位1.南昌大学
2.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定权,李佳,章海燕,等. 中国南海总状蕨藻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2013,32(6):13.
APA 刘定权.,李佳.,章海燕.,冯美堂.,杨慧.,...&毛水春.(2013).中国南海总状蕨藻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中国海洋药物,32(6),13.
MLA 刘定权,et al."中国南海总状蕨藻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中国海洋药物 32.6(2013):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