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水文性质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
郭志萍; 李斌; 孙西欢; 杨永刚; 焦文涛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2019-12-26
卷号39期号:12页码:4251-4260
关键词矿区 修复模式 土壤水文 溶质运移 数值模拟
英文摘要煤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土壤水和溶质运移过程.土壤水是溶质运移的主要载体,溶质运移受土壤水文性质与植被状况影响.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区山西古交矿区草本、灌草和乔灌草3种不同生态修复区和撂荒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水文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持水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乔灌草地>灌草地>草地>撂荒地,草本、灌草和乔灌草3种植被修复区的土壤持水量相对于撂荒地分别增加了33.79%、59.19%和62.71%,植被修复有助于增加土壤层蓄水能力.土壤饱和导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1.736 mm·min~(-1))>灌草地(1.678 mm·min~(-1))>乔灌草地(1.564 mm·min~(-1))>撂荒地(1.012 mm·min~(-1)),非饱和导水率随吸力增大而呈指数下降,植被修复过程中降低容重的同时提高了土壤持水性,改善土壤持水性能.不同生态修复区土壤中溶质穿透时间呈草地>灌草地>乔灌草地>撂荒地的趋势.CDE、SC和TRM模型均可对矿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土壤的溶质运移过程进行较好的表达,其中CDE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果表明研究区溶质运移方式以对流为主,而且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是影响溶质运移的主要因素.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2095]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土壤环境科学实验室
作者单位1.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3.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志萍,李斌,孙西欢,等.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水文性质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2):4251-4260.
APA 郭志萍,李斌,孙西欢,杨永刚,&焦文涛.(2019).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水文性质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39(12),4251-4260.
MLA 郭志萍,et al."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水文性质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 39.12(2019):4251-426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