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生物扰动过程中沉积物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机制
作者何怡
答辩日期2019-06
文献子类博士后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杨敏 ; 王东升
关键词生物扰动,重金属,形态,迁移转化 bioturbation, Heavy Metal, Speciation,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学位名称理学
学位专业生物学
英文摘要

      生物扰动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底栖生物的行为影响着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与分布,进而改变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同时,环境中出现的污染物会通过产生毒性改变底栖生物生活习性或使其发生应激反应来影响其行为。
      本文研究了老化时间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化时间对Tl在沉积物中的形态分布影响很小,但对Cd、Cu、Zn与Pb而言,老化时间越长,其酸可提取态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比例下降越多,沉积物中这四种重金属将以更稳定的可氧化态与残渣态形式存在。同时,研究了生物扰动对三个不同老化时间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底栖生物作用下,沉积物的pH值、粒度、结构等发生改变,使得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一方面更易以溶解态形式释放至上覆水,另一方面,生物扰动了增加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态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的含量。
      分别将神经类毒素-鱼腥藻毒素与肝毒素-微囊藻毒素作为外加污染物,研究在两种藻毒素的作用下,颤蚓与羽摇蚊幼虫的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作用机制。根据上覆水中重金属的溶解态与总量的浓度大小,以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变化,可以看出,微囊藻毒素与鱼腥藻毒素均对颤蚓与羽摇蚊幼虫产生了相应毒性,改变了其行为,鱼腥藻毒素明显较微囊藻毒素产生的作用更明显。颤蚓与羽摇蚊幼虫相比,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强烈。

语种中文
页码7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221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怡. 生物扰动过程中沉积物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机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