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A类似物雌激素干扰效应的新机制
曹林英; 任肖敏; 郭良宏
2018-06-24
会议日期2018-06-24
关键词双酚A 双酚A类似物 雌激素干扰效应 雌激素膜受体
英文摘要双酚A类似物(BPs)作为双酚A(BPA)的替代品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导致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介质甚至人体中频繁检出。已有的动物、细胞实验表明,双酚A类似物具有雌激素干扰效应,目前发现的主要机制是激活雌激素核受体ERs的转录活性。由于激活ER受体的浓度远远高于活体的内暴露浓度,这个机制可能不是活体雌激素干扰效应的有害结局通路。本文研究了BPs雌激素效应的一个新型分子机制,即对雌激素膜受体GPER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干扰[1]。首先考察了7个BPs与GPER的结合反应,发现所有BPs能与GPER结合,其中双酚AF(BPAF)和双酚B(BPB)比双酚A的结合能力强9倍。分子对接模拟揭示两苯酚桥连基团疏水性强对结合更有利,而苯环上卤原子的种类对结合影响显著。对SKBR3细胞中GPER信号通路激活后的信号分子钙流和cAMP的检测发现,这些BPs在不同程度上激活GPER信号通路,其中BPAF和BPB的LOEC为10 nM,效应比BPA强。通过Boyden迁移和划痕实验考察BPs暴露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发现BPAF和BPB能通过GPER通路促进SKBR3细胞迁移,LOEC为100 nM,效应强于BPA。我们的工作发现,BPs能与GPER结合并激活后续信号通路进而导致细胞功能改变,产生效应的浓度更加接近活体内暴露浓度,这个机制可能是活体雌激素干扰效应的有害结局通路。另外,BPAF和BPB对GPER通路的激活效应都强于BPA,可能不是BPA的安全替代品。
会议录第十次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第六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62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曹林英,任肖敏,郭良宏. 双酚A类似物雌激素干扰效应的新机制[C]. 见:. 2018-06-2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