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钌(II)多吡啶配合物与叶绿体CF1-ATPase的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肖璇
答辩日期2018-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朱本占
关键词Ru(Ii)配合物,Atp酶,手性选择性,蛋白分子对接 Ru(Ii) Complexes, Atpase, Enantioselective, Protein Docking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pyridyl ruthenium (Ⅱ) complexes and CF1-ATPase protein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英文摘要

     具有d6八面体结构的多吡啶金属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光化学物理性质,它们与DNA结合有明显的光响应,可作为DNA分子的“光开关”探针,存在潜在巨大的生物应用价值,吸引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近来研究发现,它们也可以与一些蛋白质如淀粉样蛋白结合并产生“光开关”效应,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聚集。许多针对手性钌(II)配合物的研究表明,当手性钌(II)配合物与具有不对称结构的生物分子(如DNA)结合时,不同手性异构体的响应呈现巨大差异,意味着利用手性钌(II)配合物的选择性,可提高生物应用的灵敏性与特异性。

     目前而言,针对手性钌(II)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多,而针对其与蛋白质作用的研究明显较少。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蛋白质与钌(II)配合物的作用研究将有助于研究蛋白质功能,并可能作为蛋白探针用于检测蛋白结构变化。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叶绿体ATP酶 (CF1-ATPase),并研究了它与两种手性钌(II)多吡啶配合物(D- Ru(DIP)2dppz(Δ)和L- Ru(DIP)2dppz(Λ))的相互作用,期望为深入研究手性钌(II)多吡啶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ATP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而ATP酶决定了ATP的合成和水解,因此ATP酶在许多基础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绿体中的ATP酶(CF1-ATPase)几十年来一直是生物化学家的研究对象,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其结构与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其`催化机理的一些基本细节仍然不太清楚。因此,研究钌(II)配合物与CF1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为研究钌(II)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提供理想的模型,还有助于理解ATP酶的生命功能,甚至可能深入了解钌(II)配合物调节与ATP相关的生命活动。

     我们的研究发现,两种手性钌(II)多吡啶配合物异构体对CF1的抑制作用不同,总的来说,Δ- Ru(DIP)2dppz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Λ- Ru(DIP)2dppz;先前报道认为,钌(II)配合物有两种与CF1的作用途径:一是通过三个配体与β亚基作用,这种作用不影响活性;而另一种机制可能是中心Ru2+与带有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作用,这种作用影响活性。通过带有负电荷的解偶联剂与Ru2+作用,减少了Ru2+与氨基酸的作用,因此ATP酶的活性得到了恢复。然而,上述假设只是人为地猜测络合物配体与氨基酸残基作用不影响活性,并不能解释手性配合物与CF1的作用差异。我们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发现,L型和D型Ru配合物的三个配体与CF1相互作用时均以大量疏水作用为主,π相互作用为辅,L型以两个4,7-二苯环-1,10-邻二氮杂菲(DIP)结合,D型以一个DIP和一个二吡啶并吩嗪结构(dppz)发生结合;模拟计算得到L型对CF1的抑制约为30%,而D型对CF1的抑制约为80%,与实验结果相符。由此我们猜测,两种手性配合物配体与β亚基的结合位点不同,导致了手性配合物与ATP酶的作用差异,配体与氨基酸的作用也会影响活性。这种结合的差异可能是由CF1的不对称性引起的,γ亚基赋予了CF1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在α亚基与β亚基上都存在;虽然永久不对称性是从膜上剥离的CF1的特征,但生理条件下的CF1在一个ATP分解或合成的循环过程中,也会在特定催化构象中经历瞬间不对称,因此手性钌(II)配合物与生理条件下的CF1的作用也具有差别,这为进一步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参考。

      据报道,孟加拉红(RB)可通过光氧化可产生单线态氧,攻击F1-ATP酶,其组氨酸残基尤其受到破坏,活性降低,F1的组氨酸残基损失约50%-60%,而钌(II)配合物能通过与孟加拉红的相互作用,减少F1由孟加拉红光氧化产生自由基导致的损伤,初步研究表明这可能是由于二者形成了离子对复合物。进而还发现,尽管Λ-Ru(DIP)2dppz抑制单线态氧产生的能力弱于Δ-Ru(DIP)2dppz,但两种异构体对CF1的氨基酸保护能力基本相似。

      总之,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报道手性钌(II)多吡啶配合物对CF1-ATPase活性的选择性抑制能力,并通过计算模拟得到了配合物配体与CF1的结合位点,为传统的机理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也为今后研究手性钌(II)多吡啶配合物对蛋白的选择性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语种中文
页码10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551]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肖璇. 钌(II)多吡啶配合物与叶绿体CF1-ATPase的相互作用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