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凡纳滨对虾基因家族扩张和可变剪切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小溪
答辩日期2020-05-20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李富花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基因功能多样性 基因家族扩张 可变剪切 环境适应
学位名称农学博士
其他题名Studies on the Roles of Gene Family Expansion and Alternative Splicing Events in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for th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学位专业水产养殖
英文摘要

    对虾是对虾科动物的统称,属于甲壳动物亚门十足目,是水生动物的重要代表类群,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同时,对虾又作为世界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虾基因组的破译和大量组学数据的积累,不仅对阐明对虾特殊的生命现象、解析对虾的适应性机制、研究对虾乃至甲壳动物的演化历史和生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以对虾代表的经济甲壳动物的遗传育种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论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组学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对虾基因组中三个基因家族的扩张和基因可变剪切与对虾环境适应的关系。本研究不仅为阐明对虾等甲壳动物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奠定重要基础,而且对对虾养殖环境和生态调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凡纳滨对虾肌动蛋白(Actin)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凡纳滨对虾具有发达的腹部肌肉系统,使其能够迅速躲避敌害袭击,适应底栖生活,而Actin和MYH是两种主要的肌肉组成蛋白。本论文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从凡纳滨对虾基因组中鉴定出37个Actin基因和16个MYH基因。综合序列结构、功能域和系统发生分析的结果,将它们分为4类:快肌型、慢肌型、心肌型和细胞质型。相比于其他近缘物种,快肌型Actin、慢肌型Actin和快肌型MYH基因在对虾基因组中均发生了显著扩张。这些基因家族成员之间高度的序列相似性和在基因组上成簇分布的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通过串联复制实现扩张的。不同类型的对虾Actin和MYH基因在时空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快肌型Actin和MYH基因主要在腹部肌肉中高表达,慢肌型Actin和MYH基因主要在包含肌肉成分的组织中表达,心肌型Actin和MYH基因在心脏中高表达,而细胞质型Actin和MYH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表达。大多数Actin和MYH基因在胚胎发育的肢芽期至膜内无节幼体期开始转录表达,并随着幼体的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加强,表达量逐渐提高,显示对虾肌肉系统主要在溞状幼体期和糠虾幼体期开始发育。通过对慢肌型Actin和MYH基因的原位杂交,证实对虾腹部的表层肌肉和游泳足内的肌肉属于慢肌型。以上结果表明,对虾基因组中显著扩张的快肌型Actin和MYH可能是对虾腹部肌肉发达的原因之一,从而使其拥有很强的爆发力;显著扩张的慢肌型Actin使对虾的游泳足可以持久游泳。这两者的配合使对虾既具有快速逃逸躲避敌害的能力,又具有比其他甲壳动物更强的游泳能力。
2. 凡纳滨对虾保幼激素酯酶样羧酸酯酶(CXE)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分析
    对虾一生要经历约50次左右蜕皮,如此频繁的蜕皮为对虾快速生长提供了保障。昆虫的保幼激素酯酶(juvenile hormone esterase,JHE)在早期发育和蜕皮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甲壳动物中的保幼激素酯酶样羧酸酯酶(JHE-like carboxylesterase,CXE)与JHE基因同源,但是在对虾复杂的蜕皮通路中,CXE基因的功能尚不清楚。通过对对虾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鉴定出21条CXE基因(LvCXE),为对虾基因组中发生显著扩张的基因家族之一。所有LvCXE均有保守的催化三联体位点和特征性的GxSxG结构域,其中有14个基因的特征性结构域为GESAG,并且13个含GESAG的LvCXE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表明含GESAG结构域的CXE基因在对虾中发生特异性扩张。大多数LvCXE在对虾的肝胰腺、肠道和卵巢中高表达,其组织分布特征与甲基法尼酯(MF)降解的主要部位相吻合,暗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功能关系。从对虾不同的发育时期来看,有10个LvCXE在溞状幼体期至仔虾期高表达,其中包含7个含GESAG结构域的基因。在对虾的不同蜕皮时期,有16个LvCXE(包含11个含GESAG结构域的基因)的表达模式相似:在蜕皮间期和D0期高表达,D3期表达量降到最低,D4期表达量又急剧升高。在对虾蜕皮前期注射昆虫CXE的抑制剂OTFP后,可导致对虾不能完成蜕皮过程而死亡,且OTFP的注射可引起蜕皮激素应答关键转录因子基因如LvE75、LvBr-c、LvHr3、LvFtz-f1等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说明LvCXE在对虾蜕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对虾中特异性扩张的LvCXE具有功能多样性,在幼体发育和生长蜕皮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 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范围可变剪切事件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可变剪切是调节基因表达和产生蛋白质组多样性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对虾中可变剪切相关研究的报道很少。结合对虾基因组和多个转录组数据,本研究在对虾中共鉴定到9209个基因存在38,781个可变剪切事件,其中外显子跳跃(ES)、3’端可变剪切(A3SS)、5’端可变剪切(A5SS)、内含子保留(RI)和外显子互斥(MXE)的比例分别为13.35%、11.43%、10.8%、6.77%、2.36%。所有基因的内含子边界剪切模式以GT-AG模式最多,占92.3%,其次是GC-AG,AT-TC,AT-AC。与非可变剪切基因相比,可变剪切基因的平均长度更长、外显子数目更多、外显子长度更长、内含子更短。非可变剪切基因的功能主要包括:DNA整合、DNA代谢、核酸代谢、神经系统等生物学过程,而多可变剪切基因的功能主要包括响应生物胁迫和响应外界刺激等相关过程。根据剪切形式增加趋势的差异,可变剪切基因可分为type Ⅰ基因和type Ⅱ基因。type Ⅰ基因是指只在胁迫后发生可变剪切的基因,即这类基因在正常状态下只有一种转录本,但是胁迫后转录多种形式的转录本;type Ⅱ基因是指正常状态下已经可以转录多种可变剪切转录本,但是一些特定剪切形式的转录本只在胁迫状态后转录。微生物(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对虾全基因组可变剪切事件的总数目显著增多,而且各种类型的可变剪切的数目均大幅度增加。其中type Ⅰ基因的功能相似,主要与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起到维持基础代谢平衡、确保物质和能量供应的作用;type Ⅱ基因的功能主要和免疫相关,但针对不同病原有所差异:WSSV组主要富集在NLR受体通路;副溶血弧菌组主要富集到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和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通路;金黄色葡萄球菌组显著富集到“志贺氏菌病”、“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上皮细胞的细菌感染”等抵御病原的通路。该结果表明对虾在受到微生物感染后,通过改变免疫相关基因的可变剪切模式达到清除不同病原的目的。同时有7个剪切因子(splicing factor)基因的表达量在微生物感染后显著上调,表明可变剪切在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变剪切在物理因子胁迫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虾全基因组的可变剪切事件的数量在低盐胁迫后显著增加,type Ⅰ基因主要富集到嘌呤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等过程,type Ⅱ基因主要和阳离子结合、离子结合、甜菜碱合成等过程相关,维持机体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另外,高温胁迫促进了ES、A3SS、A5SS的特异性可变剪切而抑制了RI的特异性可变剪切;其中鳃中与RNA结合、结合、核酸结合等过程相关基因的可变剪切模式的变化可能是下游大规模的可变剪切调节或转录表达调控的基础;肝胰腺中与泛素转移酶活性、核内泛素连接酶复合物过程相关基因的可变剪切模式的变化,可能与机体内错误折叠蛋白的清除过程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可变剪切在凡纳滨对虾响应外界环境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虾基因组中基因家族的扩张和可变剪切形式的增加丰富了基因组成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进而促进了基因功能多样性的发挥。Actin和MYH基因家族的显著扩张促进了对虾快肌和慢肌的进化,提升了对虾迅速躲避敌害袭击的能力;CXE基因家族的扩张则为对虾的频繁蜕皮提供精确的调控保障;对虾中丰富的可变剪切事件在增加了转录本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同时,也使得对虾获得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应对生物因子和物理因子刺激时,体现出了独特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以上结果表明,基因扩张和可变剪切均是对虾适应环境的重要途径。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水产养殖学
目次目 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1 凡纳滨对虾简介 1 1.2 凡纳滨对虾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3 1.3 基因功能多样性及其产生机制 4 1.4 基因复制和扩张的研究进展 6 1.4.1 基因复制和扩张的机制 6 1.4.2 基因家族扩张在无脊椎动物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7 1.5 可变剪切的研究进展 9 1.5.1 可变剪切的发生机制 9 1.5.2 可变剪切的类型 11 1.5.3 可变剪切的调控机制 12 1.5.4 可变剪切在动物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13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肌动蛋白(Actin)和肌球蛋白重链(MYH)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17 2.1 前言 17 2.2 材料和方法 17 2.2.1 Actin和MYH家族的鉴定 17 2.2.2 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树构建 18 2.2.3 基因结构和基因组定位 20 2.2.4 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20 2.2.5 总RNA提取 20 2.2.6 cDNA合成 21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 2.2.8 石蜡切片及染色 23 2.2.9 原位杂交 24 2.3 结果 28 2.3.1 凡纳滨对虾Actin和MYH家族鉴定 28 2.3.2 Actin和MYH基因的分类 29 2.3.3 Actin和MYH基因的序列特征 30 2.3.4 Actin和MYH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 33 2.3.5 Actin和MYH基因在基因组上的分布 35 2.3.6 细胞质型Actin和MYH基因的可变剪切 36 2.3.7 Actin和MYH基因在成体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38 2.3.8 Actin和MYH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40 2.3.9 慢肌型Actin和MYH基因的组织定位 42 2.4 讨论 44 第三章 凡纳滨对虾CXE基因家族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47 3.1 前言 47 3.2 材料和方法 47 3.2.1 凡纳滨对虾CXE基因家族的鉴定 47 3.2.2 系统发生树 48 3.2.3 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48 3.2.4 OTFP抑制预实验 48 3.2.5 OTFP抑制实验 48 3.2.6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49 3.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49 3.3 结果 49 3.3.1 凡纳滨对虾CXE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序列特征 49 3.3.2 CXE基因家族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及功能结构域 51 3.3.3 系统发生分析 54 3.3.4 CXE基因家族在成体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模式 55 3.3.5 CXE基因家族在不同蜕皮时期的表达模式 56 3.3.6 OTFP抑制实验 57 3.4 讨论 60 第四章 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可变剪切分析 63 4.1 前言 63 4.2 材料与方法 63 4.2.1 数据来源 63 4.2.2 可变剪切事件及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64 4.2.3 可变剪切事件的PCR验证 64 4.2.4 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65 4.3 结果 66 4.3.1 全基因组水平可变剪切事件的类型、数量和分布 66 4.3.2 PCR验证可变剪切事件 68 4.3.3 可变剪切基因和非可变剪切基因的比较 70 4.3.4 多可变剪切基因和非可变剪切基因的比较 71 4.3.5 全基因组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的边界剪切模式 73 4.3.6 微生物感染对可变剪切的影响 74 4.3.7 非生物因子对可变剪切的影响 82 4.4 讨论 86 4.4.1 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水平可变剪切的特征 86 4.4.2 可变剪切在凡纳滨对虾适应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87 4.4.3 可变剪切在凡纳滨对虾适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 88 结 论 93 参考文献 95 附录 软件和代码 111 致 谢 113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15
页码116
资助项目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830100]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776158] ; China Agriculture Research system-48 (CARS-48)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876167]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506189]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376165] ;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2018YFD0900103]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672632] ;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ject -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ASKJ02-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64693]  
专题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小溪. 凡纳滨对虾基因家族扩张和可变剪切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