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心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支撑系统  > 新闻
心理所联合开展鲁甸“震后第一课”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
鲁甸工作站
2014-08-25
URL标识查看原文
出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官网
英文摘要为了让鲁甸灾区中小学教师能够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做好学生们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快速回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安全感,8月21至23日,心理所联合云南省昭通市教育局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世界宣明会、增爱公益基金会和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支持下共同举办的鲁甸“震后第一课”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昭通市昭阳区召开。鲁甸地震烈度为七度及以上地区的101名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上,昭通市教育局局长马吉正从鲁甸震后心理援助工作的顶层设计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希望:一是通过震后心理援助帮助师生找回安全感,从地震的心理创伤中走出来,创建和谐校园;二是形成灾后心理健康课的理念,探索鲁甸心理援助的模式。心理所团委书记、鲁甸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长吴坎坎就心理所对鲁甸震后心理援助工作的部署进行了汇报,计划通过一年的时间在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心理援助种子队伍,建立一个震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开创当地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整合优势资源,运用心理所在汶川地震等十大灾区探索出的灾害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及经验开展科学、有序、持续的心理援助工作。 培训中,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委员、心理所灾害心理援助与创伤研究青年创新团队成员陶勑恒教授、心理所抚顺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站志愿者白云阁和心理所北川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站志愿者于洋开展了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授课、体验式教学、“震后第一课”课程设计和现场示范等培训。陶勑恒教授首先提出了“震后第一课”与“震后第一堂课”的区别,指出“震后第一课”是指震后学生、教师度过应急期过程中的心理工作,“震后第一堂课”是指震后学生所上的第一堂心理课,是“震后第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在白云阁和于洋的协助下,陶勑恒通过“大风吹”、“映山红开”等热身活动示范了如何面向灾区学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讲授了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实践,开展了以“压力管理”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示范课,并通过对培训主题的确定、培训时间的把控、热身活动的开展、进入主题环节的方式、参与者分享的开展、进行主题升华等具体心理健康课程流程的示范和讲解,辅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了现场课程设计和实施,提升了参训教师运用理论和进行迁移的能力。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新闻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5022]  
专题管理支撑系统_新闻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鲁甸工作站. 心理所联合开展鲁甸“震后第一课”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 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