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农田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
朱新玉1,2; 朱波2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卷号48期号:5页码:911-920
关键词土壤线虫 蚯蚓 甲螨 施肥方式 紫色土
ISSN号0578-1752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5.05.09
其他题名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Regimes on the Main Groups of Soil Fauna in Cropland of Purple Soil
产权排序2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目的】长期施肥可改变植物残体、根系分泌物等有机物输入土壤的种类和数量,间接使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发生改变。本研究旨在分析紫色土区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及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对农田土壤肥力特征响应的敏感程度。【方法】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取样点,采用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湿漏斗法(Baermann)和手拣法对紫色土农田6种施肥方式,即对照处理(CK)、常规施肥(NPK)、单施有机肥(OM,猪粪)、有机肥-化肥配施(OMNPK)、秸秆还田(RSD)和秸秆-化肥配施(RSDNPK)的线虫、蚯蚓和甲螨进行调查,并对土壤性质进行分析。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个体数量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OMNPK、RSDNPK)中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的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NPK(P〈0.05)。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的总个体数在秸秆还田施肥方式(RSD、RSDNPK)中最高,其中RSDNPK施肥方式中总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方式(P〈0.05)。统计分析显示,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个体数量与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和速效钾(AK)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个体数量分别解释了土壤肥力差异的78.03%、80.82%和50.86%,较好的解释了土壤肥力主要因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土壤肥力特征。【结论】有机肥的添加有助于线虫、蚯蚓和甲螨的生存和发展,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对3类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秸秆与化肥的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动物总个体数。3类主要土壤动物可以指示一定的土壤肥力特征(有机质含量),但不能量化土壤肥力综合特征。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37576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49985]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朱新玉
作者单位1.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新玉,朱波. 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农田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5):911-920.
APA 朱新玉,&朱波.(2015).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农田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48(5),911-920.
MLA 朱新玉,et al."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农田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48.5(2015):911-9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