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柯西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干旱对农村居民生计的影响及其适应链研究
作者朱冉
答辩日期2019-07-01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成都
导师方一平
关键词干旱 生计 影响 适应 柯西河流域
其他题名Impacts of drought on the livelihood of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cascading adap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Koshi Basin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英文摘要干旱是柯西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发生最为频繁的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年来全球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空间范围和持续时间都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柯西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贫困的农业人口对气候变化表现出极高的脆弱性。因此,干旱对居民生计的影响差异以及居民如何提高适应干旱的能力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本文以柯西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从宏观尺度上对研究区干旱时空特征、生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探讨了干旱对物质资本的影响差异。通过农户问卷抽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从微观上分析了干旱对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并构建脆弱性模型,探讨了不同地区农户的脆弱性差异。最后基于不同干旱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类型和不同生计资本这几个方面构建了生计适应链,为提高居民生计提供系统的策略体系。基于本文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干旱时间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作物缺水指数具有阶段性特征,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98—2009年作物缺水指数波动上升,2009年之后又波动下降,且全部年份皆处于轻度干旱状态。从空间上来看,研究区作物缺水指数由北至南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南部特莱平原干旱最为严重、中山区其次、北部喜马拉雅山区最轻。(2)研究区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区域差异大。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大,保障贫困农业人口的生计安全,兼顾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平衡,鼓励农村居民从事第三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和消除研究区贫困现象的重要策略。(3)研究区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生活水平长期低下,男女就业比例不均衡。60%的家庭粮食产量无法解决全家人全年的温饱问题,食物供给能力较差。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并长期处于低水平增长阶段,收入差距与其他国家越来越大。从居民贫困程度来看,西瓦利克区一带的贫困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中山区,平原区贫困发生率最低,完善引水和灌溉设施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减少贫困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4)干旱对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地区相同作物受干旱影响的临界值和程度也不同。干旱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家庭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发生改变,自然资本受干旱影响的程度与地区干旱程度并不成正比。从干旱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来看,中山区和平原区受干旱影响大,西瓦利克区受干旱影响较小。干旱经常通过影响作物产量、牲畜数量等间接影响金融资本,对中山区农村家庭收入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平原区和西瓦利克区。从干旱对社会资本的影响来看,干旱对中山区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西瓦利克区和特莱平原。不同地区不同的农户类型脆弱性程度都不同,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灌溉设施的投资大小以及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比重等都是影响家庭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 (5)农户自身采取的适应策略对保障农村家庭生计资本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的帮扶在适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不同干旱程度、不同生计资本、不同农户类型、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居民应采取不同的适应对策。缺乏引水和灌溉设施是农户面临较为严重的干旱时最大的瓶颈,合理的引水和灌溉设施投资是居民生计的重要保障,家庭生计类型多样化是降低脆弱性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低成本集水节水措施是一般家庭应对干旱的重要策略。
语种中文
页码10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33954]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冉. 柯西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干旱对农村居民生计的影响及其适应链研究[D]. 成都.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