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热点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刘霜1; 张心昱1
刊名生态学报
2020
卷号40.0期号:013页码:4462
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养分获取策略 喀斯特 玉米 苜蓿 莎草
ISSN号1000-0933
英文摘要为研究喀斯特退耕地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喀斯特区域农田表层土壤,选择当地粮食作物玉米、牧草苜蓿及弃耕后常见草本植物莎草,进行室内根盒培养试验。利用根际土壤原位酶谱分析技术,研究不同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的分布模式。结果发现:1)3种植物在根尖和根伸长区都存在酶活性热点区,最大根际酶活性热点区范围为苜蓿>莎草>玉米;2)玉米βG和NAG根际酶活性热点范围在根尖与根伸长区范围相近约为1.13 mm,苜蓿根际βG热点区范围是根伸长区(1.98 mm)>根尖(1.19 mm),而NAG热点区范围是根尖(0.91 mm)>根伸长区(0.59 mm),莎草根际βG和NAG活性热点区范围均是根尖(1.38—1.86 mm)>根伸长区(0.93—1.16 mm);3)豆科植物苜蓿的根系和根际微生物偏好碳需求,这可能与豆科植物的固氮功能有关,缓解氮养分需求;而莎草根系和根际微生物偏好氮养分,这与喀斯特土壤氮养分限制有关。总体上,苜蓿根际酶活性热点范围最广,根系和根际微生物偏好碳需求,而且其特有的固氮功能可缓解氮养分需求,对于喀斯特生态恢复效果更好。本研究的土壤原位酶谱法可为在根际酶活性热点区范围进行微生物养分获取机制提供定量依据。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5951]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霜,张心昱.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热点区的空间分布特征[J]. 生态学报,2020,40.0(013):4462.
APA 刘霜,&张心昱.(2020).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热点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学报,40.0(013),4462.
MLA 刘霜,et al."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热点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学报 40.0.013(2020):446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