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修建后荆江河段的悬沙浓度分布特性
贺莉1; 陈东1; 段光磊3; 彭玉明3
刊名水力发电学报
2020
卷号000期号:005页码:72
关键词水利工程 不饱和输沙 悬沙浓度分布 荆江河段 拖尾
ISSN号1003-1243
英文摘要三峡大坝修建后,荆江河段的床沙和悬沙均粗化,而且近底区域(<10%水深)经常出现悬沙浓度远大于垂线均值的情况(即"拖尾"现象)。经典Rouse公式不能很好地描述具有"拖尾"现象的悬移质含沙量的垂向分布特性。对于在荆江河段模拟实测悬沙浓度并进一步计算断面输沙量,目前缺乏一个可靠的评价。本文根据沙市和监利两站在三峡大坝修建前后的实测悬沙浓度资料,深入分析了Rouse公式和韩其为不平衡输沙公式在荆江河段应用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垂线平均悬沙粒径大于0.1mm和具有"拖尾"现象的悬沙浓度分布是三峡大坝修建后出现的悬沙浓度分布新特性。悬沙变粗和不平衡输沙的影响导致Rouse公式不再适合用其模拟浓度。此外,这两类悬沙浓度曲线的近底含沙占垂线单宽输沙率的比例均较大,佐证了近底观测的必要性。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2521]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长江水利委员会荆江水文与水资源勘测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贺莉,陈东,段光磊,等. 三峡大坝修建后荆江河段的悬沙浓度分布特性[J]. 水力发电学报,2020,000(005):72.
APA 贺莉,陈东,段光磊,&彭玉明.(2020).三峡大坝修建后荆江河段的悬沙浓度分布特性.水力发电学报,000(005),72.
MLA 贺莉,et al."三峡大坝修建后荆江河段的悬沙浓度分布特性".水力发电学报 000.005(2020):7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