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常见乔灌木根际效应——以江西泰和千烟洲为例
莫雪丽; 戴晓琴; 王辉民; 付晓莉; 寇亮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2018
卷号42.0期号:007页码:723
关键词林下灌木 养分活化能力 林下植被管理 根际效应 红壤丘陵区
ISSN号1005-264X
英文摘要为了深入探讨人工林内不同植物根际效应的差异,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江西泰和千烟洲站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3种人工林(1985年前后营造)为研究对象,测定林内乔木及其林下常见灌木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和格药柃(Eurya muricata)的根际和全土土壤碳、氮、磷含量及pH值,比较不同林分类型下优势乔灌树种的根际效应。结果发现:(1)乔木根际土壤大部分化学性质指标显著高于或低于全土(p〈0.05),而林下灌木根际土壤与全土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与物种有关,如檵木根际土壤大部分化学性质显著不同于全土,而格药柃根际土壤大部分指标与全土无显著差异。(2)除硝态氮(NO3^–-N)外,林下灌木不同物种之间的根际效应有别,具体表现为檵木pH值、铵态氮(NH4^+-N)、可溶性有机碳(DOC)、全氮(TN)、全碳(TC)、碳氮比(C/N)、有效磷(AP)和全磷(TP)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格药柃,TN、TC、C/N和AP的根际效应也显著高于杨桐,但杨桐与格药柃间的根际效应无显著差异。(3)杉木的根际效应显著强于林下3种灌木;马尾松和湿地松的根际效应与檵木无显著差异,而马尾松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杨桐和格药柃,湿地松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格药柃。该研究表明相对于林下灌木(尤其是格药柃),乔木具有较强的根际效应,暗示了乔木具有更高的养分捕获能力。但林下灌木与乔木根际效应的差异与灌木种类和林分类型有关。因此,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除了考虑适量保留林下灌木外,可依据人工林类型,充分考虑灌木种类选择,进而最大地发挥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2489]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莫雪丽,戴晓琴,王辉民,等. 中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常见乔灌木根际效应——以江西泰和千烟洲为例[J].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0(007):723.
APA 莫雪丽,戴晓琴,王辉民,付晓莉,&寇亮.(2018).中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常见乔灌木根际效应——以江西泰和千烟洲为例.植物生态学报,42.0(007),723.
MLA 莫雪丽,et al."中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常见乔灌木根际效应——以江西泰和千烟洲为例".植物生态学报 42.0.007(2018):72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