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地域功能与可行性
樊杰1; 钟林生1; 黄宝荣2; 虞虎1; 王亚飞1; 陈东1; 郭锐2; 刘宝印2
刊名科学通报
2019
卷号64期号:27页码:2938
ISSN号0023-074X
英文摘要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初始阶段,笔者提出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概念并组织开展初步研究.基于地域功能理论,将国家公园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大尺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新型地域功能,在建构国家公园群建设可行性预研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论证了国家公园群为主体维系全球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文明文化多样性的特性、重塑自然保护地体系、协调青藏高原人地耦合系统、支撑青藏高原可持续生计和高质量区域发展等四个基本功能定位.从形成国家公园群的要求探索公园备选地遴选条件,提出各备选地对国家公园群形成的贡献、以及各自独特性与相互作用关系形成的整体性等具有创新性的评价思路,通过对生态地理区划提供的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空间的初步评价,提出由6个旗舰国家公园为引领、2个跨国国家公园和9个国家公园共同构成的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草案,土地覆盖面积超过30×10~4 km~2,成为全球分布集中、覆盖面大、青藏高原生态特色鲜明、游憩观光科普研究价值突出的国家公园群.进一步将国家公园(群)合理容量的研究作为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关键环节,并将合理容量测算从自然承载力拓展到设施承载力、社会承载力.采用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和算法在色林错-普若冈日国家公园备选地进行测试性应用,在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极端脆弱的藏北区域获得良好的测算结果,反映出青藏高原建立国家公园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随着该命题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完成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方案,将为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35001]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樊杰,钟林生,黄宝荣,等. 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地域功能与可行性[J]. 科学通报,2019,64(27):2938.
APA 樊杰.,钟林生.,黄宝荣.,虞虎.,王亚飞.,...&刘宝印.(2019).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地域功能与可行性.科学通报,64(27),2938.
MLA 樊杰,et al."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地域功能与可行性".科学通报 64.27(2019):293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