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多功能转型时空格局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戈大专; 龙花楼; 李裕瑞; 张英男; 屠爽爽
刊名经济地理
2018
卷号38期号:4页码:147
ISSN号1000-8462
英文摘要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小农”为特征的粮食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粮食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我国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变化最为显著的部分。文章从粮食生产系统概念界定出发,基于粮食生产供给功能、农户生计保障功能、城乡转型支撑功能和生态环境保育功能,构建了粮食生产系统多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黄淮海地区1990、 2000、2010和2015年四期分县截面数据,定量评价了粮食生产系统不同功能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内在关系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供给功能不断增强,空间分布上京津地区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不断减弱,而冀、鲁、豫、皖多省交界地区不断增强;农户生计保障功能和城乡转型支撑功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生态环境保育功能整体上“南高北低”。②1990—2015年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系统总体功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高功能都市型”、“过渡提升型”和“低功能生计型”三类粮食生产地域类型。③粮食生产供给功能与农户生计保障功能的相关系数由1990年的0.38转变为2015年的-0.22;而粮食生产供给功能与城乡转型支撑功能相关关系由弱相关转变为负相关;粮食生产供给功能越强的地方生态环境保育功能越高。然而,1990—2015年,70%粮食生产供给功能上升的县呈现出生态环境保育功能下降的趋势,粮食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国家粮食生产政策的制定需加强对农户生计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5431]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戈大专,龙花楼,李裕瑞,等.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多功能转型时空格局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18,38(4):147.
APA 戈大专,龙花楼,李裕瑞,张英男,&屠爽爽.(2018).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多功能转型时空格局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经济地理,38(4),147.
MLA 戈大专,et al."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多功能转型时空格局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经济地理 38.4(2018):14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