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平原冬小麦田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对产量的潜在影响和机理分析
朱治林; 孙晓敏; 赵风华; 温学发; 唐新斋; 袁国富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2012
卷号036期号:004页码:313
ISSN号1005-264X
英文摘要近地层高浓度臭氧(O3)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利用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山东省)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生态系统上观测的O3浓度及微气象资料,分析了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O3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O3浓度与CO2通量(Fc)的关系,并用欧洲和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得到的O3浓度-冬小麦产量关系模型估算了O3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00和16:00左右。整个观测期间(2011年3-5月)平均O3浓度为(30.4±20.1)nL·L-1(平均值±标准误差);30min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93.1nL·L-1。在冬小麦春季生长季节,O3浓度日平均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O3浓度日均增加约为0.17nL·L-1·d-1;白天7h和12h平均浓度(M7和M12)分别为45.7和43.1nL·L-1;O3浓度超过40nL·L-1的3个月累积值(AOT40)为9.8μL·L-1·h;超过60nL·L-1的O3浓度累积值(SUM06)为12.6μL·L-1·h;经过权重修正的O3污染指标W126为10.1μL·L-1·h。在高浓度O3(〉60nL·L-1)情况下,CO2通量与O3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鲁西北平原O3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影响的阈值取60nL·L-1比较合适,该值高于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40nL·L-1。基于以上结果,初步估算得出:在目前的O3浓度水平下,鲁西北平原近地层O3可能会使冬小麦产量减少5.2%-8.8%。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0860]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治林,孙晓敏,赵风华,等. 鲁西北平原冬小麦田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对产量的潜在影响和机理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2012,036(004):313.
APA 朱治林,孙晓敏,赵风华,温学发,唐新斋,&袁国富.(2012).鲁西北平原冬小麦田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对产量的潜在影响和机理分析.植物生态学报,036(004),313.
MLA 朱治林,et al."鲁西北平原冬小麦田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对产量的潜在影响和机理分析".植物生态学报 036.004(2012):3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