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三角洲胡杨和多枝柽柳水分来源解析
王平; 张一驰; 杜朝阳; 李亚飞; 于静洁; 陆凯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2017
卷号41期号:5页码:519
ISSN号1005-264X
英文摘要为研究黑河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典型河岸带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的水分来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于2015-2016年植物生长期在额济纳东、西河沿岸选取8处样点,分别采集胡杨和多枝柽柳木质部、土壤以及降水、河水、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获取各样品的氧稳定同位素比率(δ18O),并利用氧同位素直接对比法确定植物主要吸水层位,利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确定胡杨和多枝柽柳水分来源构成及比例。研究表明:河水和地下水为胡杨和多枝柽柳的主要补给水源,降水补给因雨水少且入渗浅可忽略不计;胡杨和多枝柽柳吸收土壤水的层位因地下水位波动、土壤物理特性、河水对土壤水的侧向补给及漫溢补给等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但其利用河水和地下水的比例未见明显空间差异;胡杨更多地利用河水(68%),而多枝柽柳更多地利用地下水(65%);植物水分来源对生态输水工程响应敏感,河水贡献率在输水期增大至84%和48%,非输水期下降至63%和30%,地下水贡献率在输水期下降至16%和52%,非输水期增大至37%和70%。值得指出的是,河岸带地下水与河水交互作用强烈,导致地下水与河水的δ18O较为接近,使得源分解析定量具有不确定性。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0329]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平,张一驰,杜朝阳,等. 额济纳三角洲胡杨和多枝柽柳水分来源解析[J]. 植物生态学报,2017,41(5):519.
APA 王平,张一驰,杜朝阳,李亚飞,于静洁,&陆凯.(2017).额济纳三角洲胡杨和多枝柽柳水分来源解析.植物生态学报,41(5),519.
MLA 王平,et al."额济纳三角洲胡杨和多枝柽柳水分来源解析".植物生态学报 41.5(2017):5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