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
陈超男2; 朱连奇2; 田莉1; 李新鸽2
刊名生态学报
2019
卷号000期号:009页码:3257
ISSN号1000-0933
英文摘要基于GIMMS3g(1982—2015年)、SOPT VEG(1998—2015年)和MODIS(2000—2017年)3种NDVI数据集,结合气温、降水和DEM数据,利用平均法、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以秦岭山地(陕西境内)为重点区域,分析了植被覆盖的海拔梯度差异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垂直响应模式。结果表明:①1982—2017年秦巴山区3种植被NDVI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1982—2015年NDVI-GIMMS3g增速为1.4%/10a,1982—2000年NDVI-GIMMS3g较低且波幅较大,增速为1.6%/10a,年际间变异系数(CV)为0.04,2000—2015年NDVI-GIMMS3g较高且稳定增加,增速为1.7%/10a,CV为0.02;2000—2015年NDVI-SPOT VEG增速为4.1%/10a,CV为0.04;2000—2017年NDVI-MODIS年增速为4.5%/10a,CV为0.04;②2000—2017年(MODIS数据)秦巴山区植被覆盖高值区主要为秦岭、米仓山和神农架等山地,低值区主要为西部高海拔区和东部低海拔区等区域;秦岭山地随海拔升高植被NDVI先升高后降低;③2000—2017年(MODIS数据)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增加和减少的区域分别占96.90%和3.10%,低海拔地区较高海拔地区变化剧烈;秦岭山地低海拔带植被覆盖较高海拔带增加显著;④2000—2015年(SOPT VEG数据)秦巴山区增温效应显著,增速为0.49℃/10a,植被覆盖与温度以正相关为主,与降水正负相关并存,与温度的相关性较降水的相关性高;秦岭山地高海拔带植被对温度变化更敏感,低海拔带对降水更敏感。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9284]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河南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超男,朱连奇,田莉,等. 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J]. 生态学报,2019,000(009):3257.
APA 陈超男,朱连奇,田莉,&李新鸽.(2019).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生态学报,000(009),3257.
MLA 陈超男,et al."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生态学报 000.009(2019):325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