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机制
杨洋1; 王继富1; 张心昱2; 李丹丹2; 王辉民2; 陈伏生3; 孙晓敏2; 温学发2
刊名生态学报
2016
卷号36期号:24页码:8102
ISSN号1000-0933
英文摘要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影响机制还不清楚。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设立去除凋落物+去除林下植被(LR+UR) 、去除凋落物+保留林下植被(LR+U) 、凋落物加倍+保留林下植被(LD+U) 、凋落物加倍+割倒林下植被归还(LD+UC)处理。通过研究各处理对土壤环境因子(土壤温度(ST) 、土壤含水量(SWC) 、土壤酸度(pH) 、硝态氮(NO_3~- -N) 、氨态氮(NH_4~+ -N) 、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土壤碳氮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βG)和β-1,4 -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活性的影响,揭示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1)通过比较LR+U和LD+U处理发现,短期内添加凋落物有增加土壤pH、NH_4~+ -N含量和提高βG、NAG活性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2) LR+UR与LR+U处理间的比较发现,去除林下植被有降低SWC、pH、NH_4~+ -N含量、NAG活性的趋势,并显著降低了土壤DOC含量和βG活性(P 0.05); (4)土壤水解酶活性与SWC、DOC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总之,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影响碳氮水解酶活性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SWC、增加DOC含量,影响βG、NAG活性; βG、NAG活性增强也会加快土壤有机质(SOM)分解,增加土壤DOC含量。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5183]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哈尔滨师范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江西农业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洋,王继富,张心昱,等. 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机制[J]. 生态学报,2016,36(24):8102.
APA 杨洋.,王继富.,张心昱.,李丹丹.,王辉民.,...&温学发.(2016).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机制.生态学报,36(24),8102.
MLA 杨洋,et al."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机制".生态学报 36.24(2016):81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