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丛群落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
王冰冰1; 曲来叶1; 马克明1; 张心昱2; 宋成军3
刊名生态学报
2015
卷号35期号:18页码:6078
ISSN号1000-0933
英文摘要与碳(C)、氮(N)和磷(P)分解矿化相关的土壤生态酶的相对活性可以揭示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的能量限制。尽管干旱生态系统愈来愈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但在土壤水分有效性限制和斑块状分布的植被背景下,探讨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化学因子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的相关研究仍十分缺乏。通过调查岷江干旱河谷不同水分梯度4个研究样地(两河口、飞虹、撮箕和牟托)灌丛及其丛间空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生态酶活性,探讨不同水分梯度样地间及灌丛和空地间土壤酶活性计量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岷江干旱河谷土壤С:N:P酶活性化学计量表现出了与全球尺度上酶活性化学计量的相对特异性(С:N:P=3:2:2vs.1:1:1)。整体上,岷江干旱河谷区域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存在一定程度的N限制。虽然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在所有空地和灌丛土壤之间总体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对各研究地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两个相对干旱的两河口和飞虹样地表现出更为明显的N限制,而两个相对湿润的撮箕和牟托样地则存在一定的P限制。这种样地间的差异性主要受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驱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是不同样地间土壤С:N酶活性比(ln(BG):ln(NAG+LAP))和N:P酶活性比(ln(NAG+LAP):ln(AP))的决定性影响因子。而土壤含水量与С:N酶活性比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N:P酶活性比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土壤真菌、菌根真菌和真菌:细菌比对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的影响,说明了真菌和菌根真菌类群对干旱河谷养分循环的重要作用。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06510]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冰冰,曲来叶,马克明,等.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丛群落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J]. 生态学报,2015,35(18):6078.
APA 王冰冰,曲来叶,马克明,张心昱,&宋成军.(2015).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丛群落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生态学报,35(18),6078.
MLA 王冰冰,et al."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丛群落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生态学报 35.18(2015):607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