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
周细平2; 吴培芳2; 李贞2; 吴茜2; 陈逸欣2; 刘康格2; 刘东艳3; 王玉珏1; 王跃启1
刊名海洋通报
2020
卷号39.0期号:003页码:342-350
关键词闽江口 大型底栖动物 次级生产力 P/B值 时空变化
ISSN号1001-6392
其他题名Temporal-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production of macrofauna in Minjiang Estuary
英文摘要为研究福建省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于2014年11月—2015年8月对闽江口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研究。在获得3条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的基础上,利用Brey经验公式计算年平均次级生产力(P)。研究结果显示:闽江口4个季度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优势类群为多毛类。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为6.13 g(AFDW)·m^-2·a^-1(AFDW,去灰分干重,ash-free dry weight)。在季节分布上,次级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11.04 g(AFDW)·m^-2·a^-1,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为2.25 g(AFDW)·m^-2·a^-1;在空间分布上,次级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P03断面,为10.23 g(AFDW)·m^-2·a^-1,最低值出现在P01断面,为2.54 g(AFDW)·m^-2·a^-1。大型底栖动物年均P/B值(B=Biomass,生物量)为2.31 a-1,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为3.17 a-1,最低值出现在夏季,为1.74 a-1;且P02断面的P/B值高于其他2条断面。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次级生产力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B值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pH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闽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中以个体小、生活史短、繁殖快的小型甲壳类蜾蠃蜚(Corophium sp).为主,使该潮间带区域的P/B值高于其他临近潮间带区域的调查结果。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788880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28206]  
专题烟台海岸带研究所_中科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_近岸生态与环境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3.华东师范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细平,吴培芳,李贞,等. 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J]. 海洋通报,2020,39.0(003):342-350.
APA 周细平.,吴培芳.,李贞.,吴茜.,陈逸欣.,...&王跃启.(2020).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海洋通报,39.0(003),342-350.
MLA 周细平,et al."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海洋通报 39.0.003(2020):342-35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